菜单
  

    中国的“文人画”创作理论的提出并非始于黄公望,大概能够追溯到苏轼等人,但是真正确立“文人画”的体系却应当树立于赵孟頫和黄公望为首的元四家了。然而他们俩的政治思想以及民族气节却各不相同,赵孟頫出仕元朝,做了翰林学士,而黄公望却“云游在外”,远离朝政,做他的“全真道士”,过着隐士生活。赵孟頫是黄公望青年时期最为崇拜的人物,然而赵孟頫却变节仕元。黄公望在题《赵子昂仿陆探微笔意》中就这样写道:“千山雨过琼琚湿,万木风生翠幄稠。行遍曲阑人影乱,半江浮绿点轻鸥。”这首诗绝不是一首普通的题画诗了,虽然做了道士,公望依然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这是也正是黄公望所与众不同之处,既然如此,他也自然就不能与赵孟頫志趣相投,所以说,同为“文人画”的倡导者,黄公望在民族大义上是远远超越了赵孟頫的。
    (二)因画题诗
    黄公望认为,“文人画”应该不以形似为尚,因为画家原是以画来寄托感情的。黄公望深爱王文的画作,先后有数首诗予以题吟。其中《题王摩诘<春溪捕鱼图>》诗云:
    春江水绿春雨初,好山对面青芙蕖。渔舟两两渡江去,白头老翁争捕鱼。
    操篙提网相两两,慎向江心轻举网。风雷昨夜过禹门,桃花浪暖鱼龙长。
    我识扁舟垂钓人,旧家江南红叶村。卖鱼买酒醉明月,贪夫徇利徒纷纭。
    世上闲愁生不识,江草江花俱有适。归来一笛杏花风,乱云飞散长天碧。
    王文的这幅画作已经失传,后人也只能通过黄公望的题画诗作,来想象其生动的画意了。王文画作中的用笔之妙,布置之神让黄公望叹为观止,并赞叹能画出这样绝妙画作的的王文为“千载一人”。黄公望还对王文的《秋林晚岫图》反复进行临摹,以吸取其精华。虽然黄公望自谦“终未能得其仿佛”,但王文的画风以及题画诗的风格都对黄公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公望诗作的形象性在其题画诗中变现的尤为出色,独立抽出来都是一幅以语言构成的图画。他的七言绝句写得更好,是诗情与画意的完美结合。诗画精神的融会贯通是中国山水画的一大特色,诗画同体,宋人也多有启发,认为画就是“无声诗”,而诗即为“有声画”。仔细品它们的异同会发现诗画各有自己的表现方式,诗画交辉,情景相融,更加丰富了审美的立体感,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三)融情于景
    题画诗中,景物描写占了很大的篇幅,这种景物有画中景,也有与之相关的画外景。有许多的题画诗中的景物描写甚至占去了所有的诗句。而图画本身具有的形、色的可视性,很容易使景物的描写只是流于描摹,比不上图式、景物或笔墨所蕴含的内在精神和表现于外的生动气韵。因此,题画诗的关键便是如何描写景物。由于文人画的深刻影响,元代题画诗最常见的方法是以意态来写景。意态,首先是指景物的神,其次,这种“神”中蕴含着画家的心思。所以意态是绘画欣赏中,由客观向主观情感过渡的关键,是画画的核心。元人通晓此理,又在画面中着力捕捉景物的意态,题画诗因此而具有了生动的形象性,并由此再现画家的心臆。我们可以读一读黄公望《江干帆影》:
    高阁崔巍瞰碧江,布帆归去鸟双双。无边树色千峰秀,一片晴光落短窗。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到意态的传达方法有二:一是忠实于景物描写,描写画面上可见的景物,并融情于中;二是以画面上的主景为背景,在此背景上根本无法看到,但是却与其相关的景物,使诗中的景物形态远远多于画面中的描绘。而画面由于受画幅的限制,无法做到全方位的展现所画对象的内容,所以有些绘画内容需要读者面对画面,展开想象,想象画面没有而应该有的景物。而题画诗的出现恰恰弥补了绘画这一不足,题画诗不仅描绘了画面上有的景物,而且延展了画面上没有的景物,这就是所谓变无为有。由黄公望的这首诗就能感受到题画诗中,即使是一幅静谧秀美的山水画,也会在诗中被赋予豪迈奔放的气质,而即便是悠远淡泊的世外桃源景致,也能够发出对残酷现实的愤懑之情。这种方法真正使题画诗可以做到自由地传达诗人的情感。
  1. 上一篇:笛安小说创作研究+文献综述
  2. 下一篇:宋代话本小说与宋词中市井女性形象比较研究
  1. 晚清爱国诗人陈玉澍诗文研究

  2. 余光中诗歌中的民族风

  3. 论杜甫的山水题材诗

  4. 李白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5. 论杜甫的边塞诗

  6. 论杜甫的亲情题材诗

  7. 李白妇女题材诗

  8.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9.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0.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1.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3.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4.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5.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6.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7.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