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有饭含何?缘生食,今死,不欲虚其口,故含。用珠宝物何也?有益死者形体,故天子饭以玉,诸侯饭以珠,大夫以米,士以贝也。”
可见,饭含是孝义的表现,目的是使死者的嘴不会空着,死后仍有可吃的东西。除了饭含之外,还需要很多其他殓具,如瑱、幎目。瑱是用东西塞在耳朵内,一般用玉质、骨质或者琉璃质的耳瑱,也有绵将耳朵塞起来的,但是易于腐烂,考古材料中很难见到。幎目是指用巾覆盖住死者的面部,《仪礼·士丧礼》有:
“幎目用缁,方尺二寸,赤里,著组系。”
一般是用黑面红里、中间充有绵的方巾盖在死者的脸上,且四个角有带子可以用来打结。在甘肃武威磨咀子出土的文物中,男女尸皆有面罩。 除了“饭含”、“幎目”、“耳瑱”以外,还有在身体其他部位的掩物,如眼盖、鼻塞、肛门塞等物。根据武威磨咀子出土的文物看,还有男女的木质、角质、玳瑁质的笄 ,用笄给死者装殓是当时较为普遍的葬俗,以保存其发髻。
按照沐浴、饭含、簪发髻的顺序装殓死者以后,接着就要给死者穿上葬衣,这被称作袭。《释名·释丧制》有:
“衣尸曰袭,匝也,以衣周匝覆衣之也。”
一般要给死者穿好几件衣服,《仪礼·士丧礼》有:
“乃袭三称,明衣不在算。”
也就是说,穿在身上的衣服除了贴身的麻衣“明衣”以外,还要有三套衣服,总共四件。按照李如森的《汉代丧葬礼俗》,同时代其他地区还有覆盖尸体的布,称作冒,用来殓尸的带子,称作绞,一级入殓时用来覆盖尸体的被子,称作衾。都是各地都普遍存在的殓具,家人在死者入殓之前会给其穿上袭,用冒覆盖尸体,然后在入殓时绞与衾并用,将尸体装殓覆盖起来,其目的是为了不让尸体的可怖形象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使人不至于害怕。 所有给死者穿衣的手续被称为小殓, 在这之后将死者放入棺材为大殓,将尸体殓藏完毕以后就要进行停尸的程序。
一般称主持或者管理丧事的人为护丧,此人全面负责丧事,并有数人助理。司马光《司马氏书仪·丧仪》有:
“护丧,以家长或子孙能干事知礼者以人为之,凡丧事皆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