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洛德•孚罗洛出生于小贵族家庭,家里条件相对不错,也正是出生于中产阶级的家庭,不是什么村野之辈,他才有机会一心钻进学习中。当他很小的时候,父母就送他到了神学院当修道士,这里没有太多世俗的东西打扰到他,他可以在自己的一片小天地中认真钻研学习。学习宗教法规,攻读法典,研究医学,学习各种文字等等,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十六岁,他在神学、经学、教育学等方面的成就已达到顶尖水平。他的生活中只有他最心爱的书籍陪伴,他把自己生命中的所有的热情献给了上帝,成为一位博学而又虔诚的宗教信徒。他的人生不容自己选择,一直都是在被动接受一切,这样一位长期受宗教思想影响,在弥撒声长大的宗教信徒,注定了作为人的情感的缺失。正如雨果在书中描写的那样,“这个心地坦白的人,这个除了自然法则之外便不知世上还有别种法则的人,这个听凭感情自然流露的人,他心里的强烈感情的湖泊永远是干涸的,他十分习惯于每天早上挖些新的沟渠来把其中的水排掉。”[3]一个单纯的宗教虔诚的信仰者,成长的环境决定了性格,情感的缺失也是导致其之后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
而在19世纪的美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霍桑,在其作品《红字》中创作了一位虔诚的神父形象——丁梅斯代尔。他年轻英俊,有极高的天赋,毕业于英国的一所名牌大学,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把自己的所有学识带到了那座小镇中,在这里从事牧师的工作,充满了宗教热情,受人们景仰和爱戴,小镇中的人们把他看作上帝的使者,而他自身也是虔诚的一位上帝信仰者。这样一位虔诚的宗教信仰者的形象的塑造,还是离不开《红字》作者霍桑的思想。
霍桑的思想与雨果的思想差异很大,霍桑坚持的是“人性本恶”,“原罪”的思想,所以与克洛德不同的是,丁梅斯代尔是在开始就违反了宗教的信仰,刚开始就“有罪”,所以他之后的人生都是在忏悔愧疚中度过的,不断向上帝忏悔自己犯下的错误。这也和作家霍桑的成长环境有很大关联,他出生显赫,家族属于当时的名门望族,他的先祖都是虔诚的宗教信徒,他们信仰加尔文教。自己的先祖曾经在宗教权利机构担当要职,曾经参加过对异教势力的迫害,这些对霍桑性格的养成有着深远的影响,也是导致他性格矛盾的重要原因。他的父亲也在一次航程中遇难,跟随母亲来回奔波,生活环境对其性格,对其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他也没有摆脱掉清教思想对他影响,反映在他的文学创作中,也就有了丁梅斯代尔这一矛盾的清教徒信仰者形象。
雨果创作克洛德•孚罗洛是为了批判法国社会教会的腐败和黑暗,霍桑创作丁梅斯代尔这一神父形象,是为了批判他所生活的社会里清教对人性的压迫。而我们把两位神父放在一起,会发现宗教在不同时期,不同的社会,都在腐蚀着不同土地上的人民的思想。虽然他们所处的环境不一样,他们的成长经历也不尽相同,但宗教思想对他们的禁锢却是相同的。
二、对爱情处理方式的不同
(一)初遇爱情的不同态度
克洛德•孚罗洛和丁梅斯代尔都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可即使是高高在上的神父,还是脱离不了社会,他首先应该是来自社会中的一个人。既然作为一名社会人,他身上终究摆脱不了社会人的属性,摆脱不了作为人的本能。“尽管在神父的意识中,人生的一切真善美的事物都已转化成形而上学的理念,但只要是正常的人,在他生命最本原的力量中,就会有原始的冲动。这是他们作为肉体的人无法摆脱的宿命。”[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