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安娜•卡列尼娜》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12
1.客观引导着女性解放 12
2.无情鞭挞着黑暗社会 12
第二节 托尔斯泰的爱情观对当代女性的启示 13
1.在爱情观方面给予的启示 13
2.在婚姻观方面给予的启示 14
3.在道德观方面给予的启示 15
结束语 16
致谢 18
参考文献 19
导 言
列夫•托尔斯泰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列宁说,“列夫•托尔斯泰在自己的作品里能提出那么多重大的问题,能达到这样大的艺术力量,使他的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了一个第一流的位置。” 他的作品《安娜•卡列尼娜》正是这样的一部作品,创作构思宏大,带有百科全书的性质,反映出了很多重大的问题,有农业问题,俄国农村前途问题,还有一系列家庭、婚姻、爱情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可以说这部著作是认识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罗斯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欧洲国家,《安娜•卡列尼娜》一出版就受到了很多文学家和批评家的关注,斯特拉霍夫在给托尔斯泰的一封信中说:“《安娜•卡列尼娜》每一部问世,报刊上就急忙报道,议论纷纷,就像评论一个新战役或者俾斯麦的一句新的名言一样。” 陀思妥耶夫斯基给予这部作品非常高的评价,称它是“当代欧洲文学中没有一部可以与之媲美的作品”。 托马斯•曼指出《安娜•卡列尼娜》是一部现代史诗,是“各国文学中最伟大的社会小说”。 同时托马斯•曼评论安娜的形象是“一个由于热恋而失足、但本质上是高傲的、胸怀磊落的女人” 。罗曼•罗兰作为“最托尔斯泰式的法国作家”也对《安娜•卡列尼娜》推崇备至,并且指出安娜的爱情充满了激烈专横的性质。当然,也有小部分否定托尔斯泰的学者,如屠格涅夫、阿历克赛等,在此就不多做展开了,因为纵观学界,无论是俄罗斯、苏联的作家评论家,还是欧美的作家评论家,他们对托尔斯泰的艺术成就和作品在总体上是肯定的,推崇的。
在中国,且将对托尔斯泰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学界大多用社会历史批评范式对托尔斯泰的作品进行研究,周立波称得上是明确使用社会批评方法分析《安娜•卡列尼娜》的第一人,他肯定了安娜的美丽、勇敢与真实,但是他也称“延安的女孩们,少妇们,没有安娜的悲剧。” 这明显是时代的局限,他用一种盲目的乐观主义忽略了安娜形象的恒久性,这也造成了对安娜形象解读的一种制约。这一时期代表文章还有廖世健的《试论安娜•卡列尼娜的形象》、王西彦的《论“安娜•卡列尼娜”》、彭慧的《怎样读“安娜•卡列尼娜”》等,他们对周立波的研究做了进一步总结。第二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直至今天,研究者们开始从不同的文学批评方法,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安娜的女性形象,有关论文更是数量繁多,研究主流大致分为以下三个方向:第一,安娜的爱情悲剧方向,如甘海泉的《安娜的爱情观与她的悲剧命运》不但分析了安娜的爱情观,而且进一步探究了托尔斯泰的感情态度;马玉敏在《论安娜•卡列尼娜悲剧的必然性》一文中揭示了爱情至上和爱情的幻灭造成了安娜悲剧命运;第二,从女性主义的角度解读安娜的形象,具体文章有张绍梅的《论列夫•托尔斯泰小说的生态女性主义观》、王晓红的《列夫•托尔斯泰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的文化内涵》、杨四美的《从女性视角解读托尔斯泰长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肖菲的《俄罗斯传统与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的“理想女性”观念》等;第三,从托尔斯泰的宗教观探索安娜的爱情,具体文章有于洋的《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及思想矛盾在<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体现》,这篇文章通过对《安娜•卡列尼娜》的解读,进而探究托尔斯泰的精神探索和思想矛盾。
- 上一篇:论金庸武侠小说的创作模式
- 下一篇:浅谈《西厢记》的喜剧性
-
-
-
-
-
-
-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