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在关于人物形象上,莫言和很多的作家在人物形象上都注重塑造平民化的硬汉形象,比如福克纳的硬汉是忠于信念的理想主义者,莫言的硬汉则是个性的普通人没有理想只有生存欲望;两个人都塑造了较为独特的军人形象,可是福克纳的军人勇于独立,是一种典型的高大的领袖理想主义军人,莫言的英雄却没有多少高尚思想,更加接近平民的一种小肚鸡肠。常被俗气的物欲所左右莫言塑造了令人难忘的各类形象,特别是斗争中的人。
再次,莫言塑造的这些社会底层人物形象植根于广阔的民间,民间给了他们自由率性的生活土壤,让他们的生存随性而且自然。比如说在描写的英雄人物的现实主义的时候,在大的环境描写他们的痛苦,在细微的地方表现他们扭曲的心灵。莫言的小说的平民化还表现在关于他植根于广阔的家乡土地与自己恣意而为的王国。他的意象就是在各种文学的思潮中,揭竿而起的起义军。像我刚刚说的,福克纳与莫言的一些对比,莫言在平民化的过程中,也是在争议中。的确路数上,莫言他明确有学福克纳、马尔克斯和略萨的意图。因为他对山东高密的描写很有福克纳的独有的约克纳帕塔法、当时也具有了马尔克斯的马贡多道,而《红高粱》里有直接提到了对略萨的明显致敬的段落,写法上更加趋于魔幻。而在红高粱中余占鳌是特别被突出的主要英雄,他的草莽和缺点更接近于人而英雄气概都未曾经过任何政治标准加以评判或矫正,所以其性格的真实还原和刻画出了民间本色。当然这些特点也同样表现现在对于“我奶奶”戴凤莲和罗汉大爷等人物刻画中。比如在说我奶奶那一段丰满鲜活的女性形象,她泼751、丰腴、果断,罗汉大爷的坚忍、不屈不挠的农民本性,及“我父亲”莽撞冲动的脾气,都有一种民间放纵和生气充盈其中。
《红高粱》人物形象塑造的民间立场,是树立在民间立场上的,是人的本性的流露,不掺杂任何的政治立场和主流价值判断的影响,所以莫言摆脱了传统的价值观和主流的意识形态在,把人物塑造在民间立场上。
二、历史场景的民间立场
在《红高粱》中,多次写到非常惨烈的战争场景、杀人越货的恐怖场景以及面对生存的艰难场景,作者在描述这些场景的时候,也是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对历史的一种记录,而表达出强烈的民间立场。
首先,《红高粱》讲述的主要是一支民间武装伏击日本汽车队的故事,并不是军队的那种战斗,更像是一种自发的反抗和对当时历史场景的一个浓缩。在一定的程度上表现了当时的国家状态历史场景和民族意识。[3]但是更加主要的是作为这篇小说精神主体的是强烈的民间意识:对带着赤裸裸的野性、质朴无畏的生命力的赞歌,也是对自由奔放的生命的期盼。[3]正是这种原生态的视角和方向使那个老而又老的抗日故事重新获得了震撼人心的力量。红高粱,就是这种来自民间视角的历史场景的的总体象征。它可以称之为《红高粱》的大环境。小说用这样具有激情的语言描写红高粱,让红高粱拥有生命:[4](p12) “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4];“它们都是富有生命力的活物。它们扎根于黑土,得以传承,得以发展,最后归根于一种图腾。显然,所以小说中的红高粱决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植物。而是更多的高粱象征意义的人民视角相对应,作品中那些一幕幕活剧的英雄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因为总是伴随着红高粱这个意向,或者与红高粱融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