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诗三百》之首的《周南·关雎》,也是“国风”之始,其地位不言而喻。对于《关雎》主题的见解,自古以来各家均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认为是赞美“后妃之德”,有的认为是“咏婚诗”,有的认为是恋爱诗,还有的认为是“求贤诗”。总结各种观点后,本人认为《关雎》是一首描写贵族青年男女的恋爱诗,反映了贵族阶级的婚姻爱情观念。52444
毕业论文关键词:关雎;主题;贵族阶级;爱情诗
Abstract: Zhounan Guanju is the first article in The Book of Songs,as well as the beginning of national customs。Since ancient times,people differ in their opinions of Guanju。Some believe that a compliment, "Empress of Germany", and some that are "Ode marriage poem", and some that are love poems, there is considered to be "Seeking poetry"By summing up the previous view that Guanju is a description of aristocratic young men and women love poems,reflecting the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love aristocracy。
Key words: Guanju;theme;nobility;love poems
《毛诗序》言:“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宋代朱熹申其义说:“周之文王,生有圣德,又得圣女姒氏以为之配,宫中之人,于其始至,见其有幽间贞静之德,故作是诗。”[1](p1)古代的注家们认为“君子好球”的“君子”系周文王,“窈窕淑女”的“淑女”为文王后妃;又说“贞静纯一,王教之端”。这种观点与中国古代的伦理思想有关,在古人眼中,夫妇的道德美德是天下所有道德完善的基础,因此夫妇之德是人伦的开始。《关雎》在“明人伦”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因而被列为“国风”之始。《关雎》既能教化“乡人”即普通百姓,也可教化“邦国”即统治阶层。这种观点深深地打上了政治的烙印,并非原诗的主题。
“五四”以后,随着人们思想的逐渐解放,人们对《关雎》主题的理解也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诗的本义出发探究《关雎》的主题,认为《关雎》是首爱情诗,它并没有古人所说的道德教化方面的内容,而是青年男女歌颂爱情向往婚姻生活的一首情诗。然而,这对“青年男女”究竟有什么样的身份的地位呢?学者们又产生了分歧。蓝菊荪《诗经国风今译》说:“这是歌颂农村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结合的婚贺歌。”[2](p23)余江《<诗经·关雎>新论》认为《关雎》是贵族青年对一位农家女的单恋情歌。[3](p46)吴晓峰、陈飞等人认为这是一首反映贵族阶层爱情婚姻观念的诗篇。本人比较倾向于吴晓峰、陈飞的观点,认为《关雎》是一首描写贵族青年男女自由恋爱的诗歌。下面本文将从诗歌所描述的地理位置、“关雎”“荇菜”等景物的意象、“君子”与“淑女”的称谓以及“钟鼓”“琴瑟”的礼制活动四个方面加以论证。
一、 关于《周南·关雎》所描述的地理位置
诗的开篇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就涉及到了《关雎》的地理位置。众所周知,古代“河”特指黄河,在上古神话时期已经有所运用,唐代以后才逐渐泛指所有的河流,比如神话《夸父逐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中的“河、渭”特指黄河、渭水。这类用法在《诗经》中也很常见,除《关雎》外,《诗经》中还有14处写到河,分别为《新台》、《柏舟》、《君子偕老》、《硕人》、《河广》、《葛藟》、《清人》、《伐檀》、《衡门》、《小曼》、《巧言》、《时迈》、《周颂般》、《商颂玄鸟》。这14处河出了《柏舟》无法确定外,其余都可以考证是发生在黄河流域的事情,因而可见,《关雎》中的河也是指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