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汪曾祺是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他的小说被评论界称为是“反映水乡生活的一副清新图卷”。步入新时期以来,时代赋予了汪曾祺的小说以更深层次的内涵和思考,对人生和社会的感悟使汪曾祺的小说增加了批判和怀疑的要素,这一要素与他原本行文的风格相辅相成,两者共同构成了新时期汪曾祺小说的主体语和关键词。55227
毕业论文关键词:汪曾祺;小说;批判和怀疑精神;新时期
Abstract:Wang Zengqi is one of the famous essayists and novelists in the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His literature works are called as the fresh picture reflecting the life of waterside by critics. After entering the new era, the works are given with much deeper meaning and thought about by others. Adding much criticism and query in his literature is benefited by his feelings about life and society which is complementary with his writing style. The feelings and writing style consist of the main part and keywords of Wang Zengqi’s literature in the new era.
Keywords:Wang Zengqi,novel,Spirit of criticism and suspicion,the new period
《受戒》、《岁寒三友》以及《黄油烙饼》是步入新时期以来,汪曾祺所著的众多中短篇小说之中的三篇,其中《受戒》也是汪曾祺的小说代表作之一。在写作上,汪曾祺可以称作是大器晚成,经历过40年代至70年代数十年长久的沉寂,生活的磨砺和经历的增长都给汪曾祺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同时,汪曾祺的人生经历以及对新中国建立以来一系列的运动的伤痛和反思,也促使他步入了八十年代后作品的“井喷”时代,赋予了他的作品更深层次的精神内涵。
一、用打破常规体悟对成长方向的怀疑和批判
《受戒》所讲述的是小和尚明海和小姑娘小英子的成长故事,这篇发表于20世纪80年代的中篇小说,通篇并没有什么重要的情节,却用诗化的语言将人性的善和美发挥到了极致,为读者们展示了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式的水乡图卷。在这篇文章中,汪曾祺对儿童视角善加利用,将两个孩子的童年生活描绘的活灵活现。
除了儿童视角的引用以及水乡生活的诗化描写,《受戒》中还着力描绘了两座十分特别的庙宇,一个是庵赵庄的“荸荠庵”,另一个是县城的“善因寺”。这两座庙宇具有非常突出的对比性,分别体现在名称、构造、清规戒律等各个方面。荸荠庵名为庵,住的却是和尚:“庵本来是住尼姑的。‘和尚庙’、‘尼姑庵’嘛。可是荸荠庵住的是和尚。也许因为荸荠庵不大,大者为庙,小者为庵。”而善因寺是全县第一大庙,“在东门外,面临一条水很深的护城河,三面都是大树,寺在树林子里,远处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点金碧辉煌的屋顶,不知道有多大。树上到处挂着“谨防恶犬”的牌子。”荸荠庵里的和尚,喝酒吃肉,娶妻生子,仿佛“和尚”仅仅是他们用以养家糊口的职业,并不受清规戒律等条例规定的束缚。而善因寺的和尚,则“食不言,寝不语”,按时早课晚课严守清规戒律。荸荠庵小而普通,像是一个农家小院,夏日里可以在天井里乘凉,充满着生活气息;善因寺则“气象庄严”,“到了这里谁也不敢大声咳嗽”,有着正常寺庙的神圣和戒律。作者对于荸荠庵和善因寺的差别描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之地与现实存在的不同认知,荸荠庵比起善因寺来,更加的美丽和人性化,富有诗意,自由自在,是“出世之境”;而善因寺则更多的代表了世俗的认知和理解,清规教条,诸多束缚,是“现实生活”的一般体现。作者明写这两个寺庙的对比,更加突出了理想中的水乡世界的和谐美好,显示出现实生活的诸多束缚和不便,也使得作者能够在最终,通过小和尚明海在这两个寺庙之间的抉择,凸显出作者对于成长的一般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