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年奥兰治钻石与1884年特兰士瓦黄金的发现,激化了英布矛盾,最后以英国人战胜布尔人而结束。德兰士瓦和奥兰治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为保证钻石垄断权,英国高级官员宣布“仆人”无权开采钻石矿,而“仆人”一般都为非洲人或有色人种。[3]不仅如此,这些矿工每日下班还要脱光衣服接受检查,极大地伤害了矿工的人格尊严。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之上,过去的奴隶主变成了资本家,奴隶则变成了受雇佣的工人。但这并未消除种族主义的根源,相反,种族主义愈加猖獗。1909年,由英国议会通过了南非联邦的第一部种族主义宪法——《南非法案》。
总结而言,从荷兰殖民南非开始,种族主义便产生。而后在奴隶制生产关系与资本主义生产的土壤里不断发展,不断壮大,渗透于南非社会的方方面面,其恶势愈演愈烈。但需要指出的是,此时期种族主义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其力量也由于南非土著、布尔人、英国人三者之间的矛盾摩擦而相对薄弱。
(二)种族主义的全面盛行(1910~1994)
1910年,四个殖民地联合成为一个真正的单一国家——南非联邦。在随后的选举中,阿非利卡人(即布尔人)的南非党选举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党领导人博塔组建内阁。紧接着,当局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清一色白人种族主义政治体系。由于除开普以外的三省只有白人才有选举权,因而白种人控制了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便能决定立法。南非白人政府在白人种族主义力量的支持之下,全面推行其疯狂的种族主义政策,并将种族主义制度化,合法化。
首当其冲就是地域隔离政策。1912年,时任土著事务部长的赫佐格负责起草了《土著土地法》,并于次年正式实施。1936年,当局又颁布了《土著托管和土地法》。这些法案的施行是为了不让白人土地上沾染肮脏的“黑点”。如此,占人口总数70%的南非黑人只能蜗居13%的国土上。更令人气愤的是,1923年的《城市住区法》规定黑人不能居住于城市,即使是在城务工的黑人,他们也只能在城郊划定的特居区居住。为了更好地实现“种族隔离”的卑劣政治目的,当局又于1959年开始实施班图斯坦(黑人家园)计划。政府计划将三百多块的保留地合并成十个班图斯坦,最后使之成为“独立”的国家。但实际上,十个班图斯坦的立法议会、政府还是由南非政府所掌控,因而班图斯坦实质上是白人南非的“内部殖民地”。
在就业问题上,南非政府也实施其职业肤色壁垒政策。1924年,通过《文明劳动通令》用白人代替黑人从事专门技术性工作。1939年,当局更是通过《工业调解法》限制黑人在工业方面可以从事的工种。不仅如此,在劳动报酬方面政策对黑人十分歧视,许多行业黑人的工资只有白人的四分之一,少数行业黑人的工资甚至不到白人的二十分之一。这些法案的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以牺牲黑人的利益为代价,保证白人利益最大化。为了防止黑人因不满而暴动,当局还立法禁止工人罢工,保障资本主义生产的正常进行。
在社会生活中,也随处可见种族主义的身影。首先,法律禁止黑人与白人通婚,因为白人认为这将会导致白人血统不纯正。其次,《通行证法》的施行使得黑人出门都必须带上通行证以备随时检查,从而剥夺了黑人迁移、旅行等权利。再者,公共场所存在一种“微隔离”。电影,饭店、医院等公共场所黑人与白人都有自己相对固定的活动场所。黑人的公交车只乘坐黑人,白人的公交车决不允许黑人乘坐。甚至在教育方面,黑人受教育的基本权利也被1953年颁布的《班图教育法》剥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