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刘铭传铁路思想演变的过程
刘铭传的铁路思想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生来就有的。随着铁路观念的传播,李鸿章的指导和自身寻求起复的需要,刘铭传选择以铁路为突破口,上折请修铁路,针对修建铁路的必要性和如何修建铁路阐述其主张,其铁路思想就此萌发。抗法保台,抚台任上,刘铭传结合台湾实际,在实践中发展其铁路思想。言知之易,行之难,后续修建难以为继,但台湾铁路毕竟通车,刘铭传铁路思想实践性得到印证,刘铭传铁路思想至此形成。
(一)、刘铭传铁路思想的萌发
刘铭传铁路思想的萌发可以上溯至同治十一年(1872年),这一阶段主要的论述和主张则体现在光绪六年(1880年)十一月刘铭传所上的请修铁路专折——《筹造铁路自强折》。这是清廷内部第一个请修铁路的专折,是刘铭传数年游历江南,交游开明人士,立志爱国救国的结果。
为了镇压农民革命,李鸿章于同治初年组建了淮军,刘铭传任“铭”字营统帅,屡立奇功,“淮军自程学启殁后,铭传为诸将冠。”[3]p12078后因病假归,加之同治十年(1871年)铭军哗变,刘铭传被革职,闲赋在老家安徽,时常到江南游历。在这期间,刘铭传结交进步人士,阅读西方中译本书籍,时常与李鸿章通信,思想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将其镇压太平军和捻军时期的文牍、书信付之一炬,还发出:“中国不变西法,罢科举,公六部立案,速开西校,译西书以厉人才,不出十年事不可为”[4]p537的喟叹。这些都发生在“同治中兴”的“河清海晏”期间,反映了刘铭传树立的忧患观中的先见之明,这也为刘铭传铁路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
光绪六年(1880年),清廷诏刘铭传入京,议军国大事。这次入京,是为了中俄伊犁交涉事。是年七月,沙俄趁阿古柏入侵新疆,悍然侵占我国伊犁地区,左宗棠收复新疆后,沙俄与清廷交涉关于交还伊犁地区的问题上,提出种种无理要求,双方关系十分紧张,大战一触即发,清廷虽主和,但也不得不做出一些开战准备。下诏要刘铭传进京,便是征询他的意见,必要时派他作战。但刘铭传上京后,却立刻上了清廷大员中的第一个请修铁路的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