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相对于西方人来说,东方人对“月”的艺术表达则委婉含蓄得许多。东西方的文明发展历程本就不同,思想文化、行为方式自然也是不同的。东方有着历史长河中更为悠久的文化底蕴,而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已是世人心中东方文化的代表。而“月”在中国的艺术表达,又是别有一番风。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最为经典的表现应该算是温婉与含蓄了。不管是文章还是诗词,都会讲究格调与韵律。大多数作者不会直接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其原因之一是基于中国文人自身的优雅含蓄及礼仪要求。他们不会把自己心中的想法直接表达出来,因为那不仅仅被视为不礼貌的象征,而且会让人很丢面子,甚至会被认为行为粗鄙。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社会背景的限制。

    作为后代的我们,不难了解,女词人徐灿所处的年代是明末清初。如果说宋明理学对女子的迫害与不公令人愤慨的话,那么清朝政权对女子的压榨程度与之相比毫不逊色。在徐灿的词中,“残月”、“月痕”等意象的运用,是含蓄的,也是无奈的。在古典诗词中,“月”让人直接联想到的便是团圆。无数文人用月亮来表达自己渴望与亲人、朋友团聚的迫切之情。“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描写月亮的诗句中,无一不是期盼团圆的。那么,女词人徐灿在自己的作品中所用的月的意象,是否和众多文人的思想一致呢?答案呼之欲出。如果“满月”表示的是团圆,那么不难猜出作者所运用的“残月”表达的是分离。这里的“月”所体现的艺术感,不仅仅是感情,还体现为人世的一种状态,即分离。

    二“月”的感性特色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月”也是出现较高的一种意象,表达作者的多重情感,思乡念友、国仇家恨、悲欢离合、伤时感物、惆怅失志等等。李白善于用“月”,月是他的良师益友,他可以对着朗朗明月掷地有声地发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千古一问。而徐灿也善于用“月”,她的月是流淌在心间涓涓细流,只是无声地、委婉地透露出自己的情思,表现出她的感性情怀。

    月亮本无情,亦无意,但人们有情、有义,故而容易借月亮表达自己的情感。根据统计徐灿词中出现月这个意象的占到总数量的一半左右,在词中多以“明月”、“皎月”、“残月”、 “半月”、“流月”、“月华”、“月痕”等为主。通过调查总结可以得知,在徐灿的诗词中出现“月”、“明月”两个意象的较多。原因一个是因为“月”比较广泛,引用得心应手,容易表达情感。“明月”“皎月”本来应该是圆满的,气氛融洽的,但是在词人的诗词中“明月”多有衬托、侧面表达情感之意。“明月何其多”但词人的心情却并没有因此感到愉悦,反而是在良辰美景的反衬下更加黯然。因为在词人的心中丈夫放弃明朝投向新朝,与自己的政治观念不同,继而也出现了感情问题。清朝异姓,在一个忠心自己国家的词人看来是悲伤的。可作为一个小女子,她要恪守妇道只能在词中表达意愿。甚至,她选取的意象都成了她宣泄情感的工具。初此之外,诗词中出现的“残月”、“月痕”、“半月”则是直接表达了作者心中的不圆满,“残”字与“惨”字谐音,可见,在作者的心中她的遭遇是悲惨的,是不圆满的。“月华”、“流月”则有时光飞逝、物是人非之意,表达了作者曾经生活美好继而转向黑暗遭遇感慨。“寒月”则表达作者心中的阵阵寒意,生活中没有得到安慰的话语,没有什么让她欣慰的事情。“寒”是一种心理变化,也是词人心中从暖变寒的一种经历。“高处不胜寒”,由此可以说明作者的心中也是孤傲的,她不愿意跟随丈夫的选择,坚持自己的主张,可谓是占到了高处,故而“寒”。

  1. 上一篇:爱情在叶兆言的小说《别人的爱情》
  2. 下一篇:孙惠芬《生死十日谈》苦难与救赎
  1. 白先勇小说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2. 余光中诗歌中的民族风

  3. 毕淑敏作品中的人物塑造技巧

  4. 浅析当代文秘职业素养建设

  5. 论《呼啸山庄》中的艺术特色

  6. 浅析秘书的参谋作用

  7. 论魏微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8.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9.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0.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1.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2.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3.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4.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5.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6.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7.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