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等待》是哈金的代表作之一,一经问世就引起评论界的热议,并一举获得美国两项大奖。在《等待》里,哈金勤勉的耕耘,耐心的写作,展现了其独特的写作特色。哈金用着简洁而有张力的文字,缓缓地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等待的悲剧故事,感人而又优美。无怪乎此书被赞誉为“一部高等的成就”。本文从小说的零度写作、悲剧意蕴、写实笔调等创作特色入手,对《等待》进行解读,以期挖掘文本的深刻底蕴,有助于更好地品读大师的著作。59325
毕业论文关键词: 哈金;《等待》;写作特色
Abstract:Waiting is one of Ha Jin’s representative works. It succeed in getting considerable acclaim from critics as soon as it was finished and also won two top awards in America then. In the novel, his diligence and patient writing shows successfully its unique writing features. It tells us a sad story about waiting,which is touching and beautiful through its laconic and expressive words. No wonder it was praised as “an excellent achievement”. In the following, I will analyze the novel simply in the terms of its writing features which include its writing degree zero, tragedy implication and realism in order to bring out the significant meaning storing in the context and better to appreciate the works of Ha Jin’s.
Key words: Ha Jin;Waiting;Writing features
哈金,原名金雪飞,美国华裔作家,出生于五十年代的中国辽宁,后赴美留学并于1985年获布兰戴斯大学博士学位。他是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作家,以第二语言英语进行写作并取得骄人的成果。著有三本诗集《于无声处》、《面对阴影》和《残骸》,短篇小说集《辞海》、《红旗下》和《新郎》,以及两部长篇小说《池塘里》、《等待》。其著名的长篇小说《等待》(Waiting)一举获得1999年美国“国家图书奖”、2000年美国笔会/福克纳金会颁发的“美国笔会/福克纳小说奖”两项大奖。这位30岁出头才开始用英语写作的作家取得了很多作家难以企及的成果,无怪乎许多人赞誉他为“文艺界的一朵奇葩”。
一 生活“蒸馏”出的《等待》
哈金选择用英语写作,起初是出于生存所迫。1985年,29岁的哈金申请到奖学金去美国布兰代斯大学读英美文学博士。奖学金不够维系生活,他就在医院当清洁工、在工厂值夜班赚钱。毕业后找工作四处碰壁的哈金,在餐馆里打工、给工厂看大门。经过一年的思考,他在朋友们的讶异中选择用英语写作。这种近乎孤注一掷的选择,于30多岁的哈金而言也是无奈之举,正如他所言“为生存而写作”。多少年后,他坦言到:“当年决定了用英文写作,意着一次背叛,现在我只有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选择了他人眼中的“不归”路,哈金只能坚持下去。随后,他进入波士顿大学英文系的写作班学习。1993年还没从写作班毕业,哈金就被爱莫里大学(Emory University)聘用教诗歌。这一转变改善了哈金的生存状况,但同时也意着更大的挑战。在美国,必须有书出版才能保住饭碗,但书写了不一定有人出。第一部、第二部诗集均被拒后,哈金再次感受到了生存的压力。他不断地给各大文学刊物投稿,然后每天都在收退稿。直至1997年,哈金的《辞海》获“美国笔会/海明威奖”,他的写作局面才有所改善。而1999年长篇小说《等待》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后,哈金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声名远播,一跃成为知名作家。
成名前的哈金,常常处在一种焦灼的生存状态。或许正是这样的从失败中“蒸馏”出来的哈金,才能写出别具韵的《等待》。而他也成为众多作家中独有的那一个哈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