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明清同性恋之风盛行,《聊斋志异》代表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其中涉及同性恋的内容有13篇。作者对男女同性恋分别采用细腻露骨和含蓄婉约两种不同的描写手法,来表现男女同性恋不同的爱情主题。本文通过对《聊斋志异》同性恋内容的深入分析,来探讨作者对男女同性恋批判嘲讽与惋惜理解的不同态度,并进一步分析造成这种不同态度的原因。 59455
毕业论文关键词:《聊斋志异》;男女同性恋情;描写手法;不同态度;原因
Abstract: Homosexual vogue of Ming and Qing. Strange Tales from a Lonely Studio represents the highest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classical short stories, in which references to homosexuality, 13. Author of Lesbian and gay author uses subtle mild and delicate explicit descriptions of two different techniques to represent gays and different themes of love. Based on the gay content of strange stories from in-depth analysis, we investigate the author of Lesbian and gay critical ridicule and pity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approaches and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such different attitudes.
Key words: Strange Tales from a Lonely Studio; Lesbians and Gays; The Way of Describe; Different Attitudes; Reason
被郭沫若赞为“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1](P52)的《聊斋志异》,是反映我国17世纪社会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式巨著。全书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刻画大量花妖狐媚的形象,创造奇妙幻灭的艺术世界,来反映和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讽刺批判残暴、腐朽的封建统治。全书中,以爱情为主题的作品占绝大多数,让人值得注意的是,其中描写同性爱情的作品同样占据了不小的位置。十三篇同性爱情作品的出现,绝对不是偶然,这就使我们不得不对作者的创作意图、情爱观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产生疑问。本文将通过对《聊斋志异》当中男女两种不同的同性爱情主题的分析,来透视书中同性恋意象出现的意蕴。通过作者对男女同性恋不同的描写手法,来探讨作者对男女同性恋不同的态度,并进一步分析形成的原因。
“同性恋”一词并不为我们所陌生。它是指相同社会性别之间的社会个体产生爱慕、情感、性吸引及性行为吸引的现象。同性恋在我国有相当长的历史,有关其的记载是不绝于史书的。我国最早有关同性恋的史料记载是《尚书·商书》当时的“三风十愆”, [7](P409)“乱风”是“三风”之一,“乱风”中包括“四愆”,其中一“愆”就是“比顽童”。“比顽童”就是指男同性恋。后世又有“南风”、“男风”之称。到了春秋战国和汉代时期出现了许多关于同性恋的典故。例如,龙阳君为魏王“拂枕席”、弥子瑕和卫灵公“分桃而食”、汉哀帝与董贤同塌而眠,董贤压住了汉哀帝的衣袖,汉哀帝却不忍惊醒他,遂“断袖而起”。故同性恋又有“龙阳”、“分桃”、“断袖”之称。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同性恋的现象主要存在于帝王将相和贵族阶级之中,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南风逐渐向民间扩展。在明清之际,挟童蓄优之风达到一个巅峰。男风、性小说、春宫画形成了这个朝代特有的现象。当时社会上的这股男风,可以说上至宫廷,下至平民百姓都有两男相悦的关系。以致产生“有歌童而无名妓”、“阴妖遍天下” [2](P9)等说法。
明清时期的同性恋文化高度繁荣,蔚然成风。文学作为反映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当然对这种现象有大量的体现。当时的男风在诗歌,戏剧和小说等众多文学体裁上都有体现。早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之前,南陵笑笑生的《金瓶梅》、天然痴叟的《点石头》、冯梦龙的《情史》、吴梅村的《王郎曲》、李渔的《怜香伴》等等都涉及同性恋内容。而《聊斋志异》作为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其中对同性恋的描写是尤其值得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