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熙载也把苏轼文章同王安石文章风格作对比时,认为王安石之文“长于扫”,这是指王安石能使文章简洁精炼,扫除陈词滥调,有新意、有深度。而苏轼之文“长于生”,即生发新意,妙思泉涌,文章干净、利落、简洁,直揭问题的本质。由此可以看出,刘氏对苏轼文章的写作方法有着清晰的认识,抓住了苏轼文章创作的特点。
刘熙载又说苏轼文:“东坡之文工而易”就是指刘熙载认为苏轼语言上工巧而且平易。苏轼在语言风格上,特别推崇自然而为,反对人工雕琢;提倡语言富有个性化,反对文章千篇一律,没有特色。苏轼的语言广博,锤炼精深。苏轼在广泛取材基础上,重视语言的锤炼加工创造,形成自然爽快的特色。他的自然又与活泼、恣肆相融合,从而形成一览无余、长于辩驳、妙趣横生的文风。
东坡说:“秦得吾工,张得吾易”[1],可见他的文章有“工”的一面,也有“易”的一面。这里的“遇困皆通,且不妨故设困境,比显通之之妙用也”[1],就是“工”的表现;而行文“随手拈来”,“处处触着”,“一泻千里”,就是“易”的表现。工与易的高度统一,造就了苏轼文章的高度表现力。对于事物内在特点,苏轼不仅能见得到,而且能写得出,写得好,这正是苏文的过人之处。刘氏的点评从这一方面给予了苏轼的文章以肯定和支持。
总之,苏轼散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诸体兼备,不拘一格,艺术上有鲜明的个性,写作技巧变化多样,在历史上具有广泛的影响。
小结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永远说不完、道不尽的大文学家。刘熙载对苏轼文章的研究,取古今之精华,于古典中有新意,于传统中有创新,与以往评论苏轼的言语相比,更具有独特的眼光。刘熙载对苏轼散文的赞誉,往往是用一句两句话表达,每一个词语都用的很贴切,可以说刘熙载独具慧眼而又公正地在评论苏轼。
刘熙载虽身处时代变革的历史时期,他的认识多在“751经”之内,但他对苏轼的评价是准确的、创新的、深刻的,即使在今天也依旧被认为是真知灼见。刘熙载用不存偏见、实事求是、兼容并蓄、开拓创新的精神评论苏轼文,这种精神也贯穿了《艺概》的始终。这是我们在解读刘熙载评苏轼文,乃至《艺概》全书时,应格外重视和总结的精神财富。刘熙载的评论不仅为苏轼文章研究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为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续写了新的篇章。
- 上一篇:《水浒传》中潘金莲悲剧的女权主义妇女观社会影响意义
- 下一篇:金庸小说爱情模式的传统性研究
-
-
-
-
-
-
-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