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现状国外对疏离感的研究始于上世纪40年代,60、70年代进入这一研究的繁荣时期,80年代对疏离感的研究热度开始下降,进入90年代,研究者们则将疏离感引入教育领域,更加注重疏离感与家庭以及学业间的关系。在美国,对于疏离感的实证研究较多,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疏离感与犯罪、问题行为的关系研究。Michael D.Slater(2003)在其研究中提出,疏离感是青少年热衷暴力的重要原因。Simon 则指出,疏离感增强,犯罪行为也会随之增多。Smith和Bohm在他们的研究中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并且认为疏离感甚至会带来精神疾病的后果。26170
疏离感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在1995年,DeNiro便以精神分裂后遗症的个体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疏离感的观察与研究。此外,Reinhold在其研究中认为,疏离感对心理健康有极大影响,个体的疏离感越强则越有可能出现伤害自我的行为。论文网
疏离感与学业的关系研究。Rose的研究发现,部分具有学习能力的学生中途辍学便与疏离感有关。它会使这些学生失去对学校的归属感,从而无法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在学校显得格格不入,最终不得不选择辍学的道路。
疏离感与家庭的关系研究。家庭是个体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影响个体的重要因素,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将疏离感与家庭因素结合起来展开研究。上世纪70年代,Bronfenbrenner就提出青少年疏离感的产生主要是源于家庭的变化。Kandel则提出如果家庭中的个体间的情感联结过弱,会在父母与子女间产生疏离感。随着离婚率的攀升,单亲家庭与再婚家庭成为了研究者关注的对象,Warshak就于2000年开展了对再婚与双亲疏离感综合症关系的研究。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于疏离感的研究较早,发展得也更为成熟,疏离感的相关研究在疏离感与行为问题、心理健康、学业与家庭方面较为集中,国外学者的这些研究,为国内对于疏离感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与参考价值,推进了疏离感研究在我国的发展。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对疏离感的研究较之国外发展较晚,但随着研究者们对这一问题的日益关注,近年来对疏离感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疏离感问卷的编制;二是在国外研究基础之上对疏离感做的相关实证研究。
心理学教授杨东构建了疏离感的二层次—多文度的理论模型,据此编制了青少年疏离感量表,并考察了我国大学生疏离感的发展特点与趋势,为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并结合了中国学生的实际情况,目前在国内关于疏离感的研究中有着较广泛的运用。刘曦在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疏离感时,同杨东一起编制了汉区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疏离感量表。
在国内所做的相关实证研究中,台湾学者彭宝莹通过研究青少年疏离感与犯罪倾向的关系发现:犯罪青少年同一般青少年一样,他们的疏离感均与犯罪倾向显著相关,只不过犯罪青少年的疏离感在各个文度上均显著高于一般青少年。汤毅晖、黄海等人在其研究中认为疏离感水平过高会严重影响家庭功能的实现,并且疏离感高的个体,情绪更易激动,自信心更易受到打击。此外,疏离感与人际关系越来越受到重视,疏离感与人际关系的相关研究也逐渐增多。
由我国对疏离感的研究可以看出,虽然在这方面的研究开展的较晚,但是发展十分迅速,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学者们编制了适合中国使用的疏离感量表,构建了疏离感的理论模型,并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弥补了我国疏离感研究方面的空缺。
- 上一篇:课堂好课观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下一篇:学习拖延国内外研究现状
-
-
-
-
-
-
-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