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国内适配器研究的发展与现状国内的导弹适配器分离可靠性的研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开展,张波 针对舰载筒式倾斜发射情况,利用相对运动的方法建立了导弹和适配器运动的计算公式,并结合一些实例求得了数值解;王云飞 等人建立了适配器分离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根据某导弹的研制要求确定了分离动作故障判据,并相应建立了功能函数;最后,应用响应面法与一次二阶矩法相结合计算某导弹与适配器分离动作可靠度。罗勇 等人型号适配器设计改进工作中在三维建模、分离特性仿真计算、结构分析等数字仿真技术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简单介绍,对工作中取得的一些效果和经验进行了总结。47982

    国内学者在弹箭发射动力学领域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是理论研究水平比较高 。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学者先后在发射系统数学模型建立、发射系统振动特性分析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最初是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研究弹箭发射系统动力学的。赵文瑄等将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引入到火箭弹初始扰动中来,研究了火箭炮振动对火箭弹散布的影响;徐明友等采用了多刚体方法研究了弹箭与发射管之间间隙对火箭弹的初始扰动影响。

    美国潜地导弹“北极星A2"

     中国“无畏”级驱逐舰的反潜导弹

    2国外适配器研究的发展与现状

    国外发射导弹的侧向减振支持系统发展经历了从早期的内外筒间液压系统到内外筒间衬垫系统,再到后来的弹筒间衬垫系统(即适配器)的发展。如美国潜地导弹“北极星A1" (1960年服役)、“北极星A2” (1962年服役)发射系统采用内外筒间液压减振方式,“北极星A3" (1964年服役)采用内外筒间泡沫塑料进行减振,“海神C3" (1971年服役)、“三叉戟IC4” (1979年服役)、“三叉戟”(1989年服役) 等的发射系统则采用弹筒间衬垫系统。前两种系统对发射箱的横向空间利用率比较低,结构比较复杂,制造安装困难,而采用弹筒间适配器则有效地减小了侧向支持系统的尺寸,提高了发射箱的横向空间利用率,制造和安装也比较方便。

    美国潜地导弹“北极星A2"

        发射动力学的研究在近代武器发展中受到了各个军事强国的广泛重视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理论、数值计算和试验三个方面的发展和改善已经成为武器研究多快好省的必经之路。弹箭发射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弹箭与发射架以及系统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等因素,使得发射系统动力学模型中的刚度矩阵、阻尼矩阵和质量矩阵都随着时间变化,是一个非线性方程。弹箭发射动力学的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美国john E.Cochran教授的工作 ,他们的研究侧重于单管的弹箭发射过程仿真计算。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Cochran教授就对单管火箭发射过程进行了计算仿真,只考虑了定向器的运动特性,没有考虑导弹运载体、回转体刚度和燃气流的影响;到了70年代末期,他们又对多管火箭的发射过程精选了仿真计算,在动力学模型中只考虑了定向器和运载体,研究了火箭推力偏心和动不平衡等扰动因素的影响;到了20世纪80年代,他们提出了被动控制概念和模型。Gade等人通过实验方法研究了多管火箭的发射速度、射击间隔等问题,指出了发射时的振动对初始扰动和射击间隔有很大影响 。

     

  1. 上一篇:反卫星武器喷涂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 下一篇:弹道修正弹国内外发展研究现状
  1. IIR系统识别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3. 自动闭塞分区优化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 国内外转载机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

  5. 液压试验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6. 高速液压冲击加载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7. 混沌加密通信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8.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9.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10.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1.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2.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3.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4.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5.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16.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7.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