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际操作中我国科技节充分借鉴了国外科技节的优秀经验,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我国科技节的策划还依然停留在照猫画虎的初级阶段,并没有真正打破原有的框架,所以未来针对国外科技节的活动形式的研究将会持续下去。
以上海科技节为例。区别于之前的科技节活动形式,在2015年上海科技节中不仅不设置大型主会场集中展示,还创新设置一百多场活动能够通过上海科普APP进行电子票抢票活动,全市共17个区县的30个场所都能看到科技节的立体形象地标论文网,只需微信“摇一摇”也能够得到活动信息。吸引了广大公众的眼球并参加互动。针对这一变化,结合当下“互联网+”模式和新媒体的兴起,所以未来的研究趋势将会是关于科技节活动形式的创新,例如“科技节等科普活动的形式如何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等课题。
孙文彬博士在《科学传播的新模式》(2013)中也预测“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传播模式研究”将会是未来科技节等科技普及方式的新方向。科学传播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传媒技术的突飞猛进,尤其是依托数字多媒体、移动互联网技术等出现的新媒体及其各种在线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更是对科普模式和形态等产生了里程碑式的影响。这种科学传播的“媒体转向”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并已在学术界形成共识。因此,新媒体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科普形式在这种新媒体环境中的调整值得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