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伦(Herron)[9]说:“为了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问题,首先需要弄清楚他们对这些问题中的哪些概念不明白”。这句话说明教师在帮助学生转化化学前概念的之前,要做到了解学生已拥有哪些化学前概念。
波斯纳(Posener)[10]提出了概念转化的四个条件:首先,学生对自己前概念不满意;其次,学生对新概念有自身最低限度的理解;再者,新概念初次出现时必须显得合情合理;最后,新概念应具有解释和语言的功能。
胞波(Pope)和吉尔伯特(Oilbert)[11]指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自身原有经验为基础,通过原有知识建构新的知识,说明新知识的学习需要旧知识的辅助。50995
罗爱萍[12]提出化学前概念有以下几点特点:广泛性、直观性、顽固性。针对这些特点,她认为初中化学前概念常常出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纯净物与混合物、物质的构成、溶液的基本概念、酸碱盐的概念、金属的属性、锈蚀与防护。因此她提出要克服这几种前概念首先需要做到的是使前概念呈现显性化,使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认知错误并加以纠正;再者是加强前概念的同化和顺应过程,使其转变成科学概念。
王磊、苏伶俐、黄燕宁[13]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初三学生的化学前概念情况进行了研究。其中内容涉及以下几点:物质的组成与性质、质量守恒定律、纯净物与混合物、溶液的有关性质、物质的燃烧爆炸等。他们发现学生的原有概念与新知识之间若有共享的属性,这些前概念就比较容易转变,反之就比较困难。因此提出教师需要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帮助学生转化或者直接建立新的化学概念。
陈晓雁[14]提出几点转化前概念的教学方法:首先,要注重课堂上的交流和讨论,因为只有这样才会引起学生自身的认知冲突论文网,完成旧概念向新概念的转化。再者,需要注重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学生只有亲眼见证了才会理解的明白、记得清楚。最后,教师的教是帮助学生理解那些艰深晦涩的化学概念,学生的学是要注重习题与记忆的练习。
叶雪美[15]以三氧化二铝的事例论证了产生认知冲突对化学前概念转化的重要性,学生在怀疑自身的认知后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兴趣,这便是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充分表现;以化学平衡为例提出教师引导作用的重要性,因为学生自己要做到将原有前概念与新概念链接融合起来是比较困难的。
孟丽萍[16]认为学生头脑中的前概念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曲解的语词、来源于不恰当的类比和旧有概念的局限。因此教师需要通过交流合作、揭示和创设问题情境等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认知冲突,然后通过练习的手段帮助学生将这些认知冲突进行转化,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反馈信息。
郑挺谊[17]提出前概念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以下影响:造成学生的思维障碍、造成学生的片面思维、干扰学生的思维方式、造成负迁移作用、阻碍认知的顺应。他提出可以通过概念图的方式帮助学生理清思维,通过访谈提问的方式知道学生的问题所在。对于抽象的化学概念,可以采用类比或对比的方式进行教学。
肖珠生[18]论述了几点纠正化学前概念的方法:首先,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认识化学的本质;其次,把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教学相结合;再者,引发认知冲突;最后,通过讨论的方法使学生主动认识到自己的认知错误。
陆娅静[19]通过学生访谈、教师访谈和学生填写调查问卷等方式对甘肃省金昌市的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他研究的内容主要涉及“原子”、“分子”两个方面,通过对教师的访谈他们发现学生比较容易纠结于那些比较晦涩的概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对这些概念的处理,不要让学生钻牛角尖。通过对学生的访谈他们发现学生对于原子分子的认识普遍受到物理学科的影响,学生的思考角度不能从宏观转向微观,因此他提出教师应该采用随即通达教学模式,即针对同一问题创设多种问题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