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拖延是大学生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国外的研究报告(2007)显示有70%左右的大学生存在拖延的现象。拖延不仅会阻碍我们达成工作和学习的目标,还会降低我们生活的幸福感,因此需要引起重视。本研究意从完美主义与拖延的关系来分析形成拖延的部分原因,从而缓解这个现象。51676
1拖延的界定
拖延一词最早出现于爱德华•霍尔出版于1942年的书中。Knaus和Ellis等人自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研究拖延[10]。Milgram(1992)指出,拖延定义应包含下列四个方面:一是个体必须认识到任务需要完成;二是应在合理的时间期限内完成;三是行为结果必须达到某种个人或社会标准;四是当个体的行为不满足二三方面时,会出现懊恼等情绪困扰[11]。综合以上的定义本研究认为拖延是个体对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的延迟或耽搁,受到焦虑等情绪的困扰,并造成不良影响,是一种非理性的特殊偏差行为。
2 拖延的类型
国内外拖延的分类较多,目前尚未得到一致的标准,概括来说:按照拖延的效果来分类,拖延被分为被动拖延和主动拖延;按照拖延的对象来分,拖延被分为日常生活拖延、决策拖延、学业拖延和强迫性拖延【12-13】;按照拖延的性质来分,拖延可以分为状态拖延以及特质拖延【14】;按照拖延的动机来分类,拖延被分为唤醒性拖延和回避性拖延【13】。
3 拖延的影响因素
拖延的影响因素可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有人格因素、情绪、动机和非理性观念。(1)人格因素:研究表明论文网,拖延与人格因素有关。McCoun等人研究发现,神经质与拖延呈曲线相关,并且内外向与拖延呈显著正相关【15】。Steel(2007)对拖延的元分析中发现,严谨性也与拖延呈一定的负相关【16】。(2)情绪:拖延是否给个体带来烦恼等不良情绪是检验拖延的一个方法。拖延在受到情绪的影响同时也会影响情绪。前人有文献表明拖延与焦虑和抑郁有关(Van Eerde,2003)【17】。陈红丽(2009)的研究发现拖延者会表现出更多的消极情绪【18】。(3)动机:研究表明,个体如果对任务存在外在动机则更容易产生拖延行为。因为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无法体验到乐趣,也不能从中获得较多的自尊与价值感,所以他们更容易用拖延来缓解内心的不适感。(4)自尊和自我效能感会对拖延产生重要的影响。薛玲玲等人的研究(2006)显示低效能感的学生容易产生更多的拖延行为,而高效能感的学生较少产生拖延行为【19】。(5)非理性观念:持有的某些非理性观念对于产生拖延行为很可能有一定的影响。Fermr认为,拖延者的情绪困扰及自我挫败的行为模式,都源于非理性观念,分别是低挫折承受力、自我贬损和强烈敌意。
拖延的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任务性质、缺乏时间间管理技巧、缺乏组织规划能力以及父母的教养方式等等。研究发现人们对事物的厌恶程度越高,拖延的水平也就越高。任务的解释水平对拖延也有影响,当任务越具体就越不容易产生拖延,当任务越模糊就越容易引起拖延行为(McCrea, Liberman等,2007)【20】。
4 拖延的测量方法
国外关于拖延的测量量表,主要侧重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侧重拖延的整体测量,例如Aitken拖延问卷、Pure拖延问卷以及成人拖延问卷(包翠秋在2007年将该问卷修订为中文版【21】);其二侧重拖延的特质测量,例如一般拖延量表【22】,该拖延量主要测量特质拖延;拖延测量问卷一学生版【23】;以及决策拖延量表。
5 拖延的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