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股利政策的理论1961年,默顿·米勒(Merton Miller)和弗克兰·莫迪格利安尼(Franco Modigliani)提出“股利无关论”。在一连串的假设条件基础上,就觉得企业的价值是由投资者投资的获得利润也就是可以给企业带来更多资金的能力和风险组合决定的,与股利政策无关。因为投资回报从哪里获得并不会引起出资人的关心,因此他们难得注意企业相关股利分配制度。因为股利无关理论是在严谨的假设基础上,可是由于这些假设都没有缺陷,且有部分假设都太理想化,学者们在目前不会实现的前提下,在假设条件放宽政策下又有了新理论。51879
Gordon在1963年提出了“一鸟在手”理论。他觉得超过50%的投资者对风险都不喜欢,他们通常会选择规避风险这条路,而获得利润的可变性恰好由现金股利的发放来去除,所以如果让投资者在未来风险较高投资回报与切合实际的现金股利收入中选择,他们会更倾向于后者。在收益与风险和现金股利的选择上,股东更倾向于后者,并且偏好投资股利相对较高的股票。此观点明确指出,股东取得股利越高,风险也就相应地越低,从而导致必要报酬率下降,随之股票价格就会上升;反之,股票价格会下降。总而言之,因为现金股利分配政策与企业价值相联系,企业价值如何提高,关键就在于股票价格的上涨,而高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又是价格上涨的原因之一,因此该理论认为高现金股利分配政策对于企业来讲是有效的。
高克智基于信号理论研究了派现行为与盈余持续性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当盈利能力较强的时候,派现意愿会提高,股利支付率相对的也会提高。王萍也在此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出盈利能力、资产变现能力、成长能力和公司规模与每股现金股利成正比,资本结构与其成反比。平稳的股利支付水平是维持公司长远发展的条件之一,所以为了使股利处于一个平稳的状态,就需要一个稳定的股利政策。公司管理者长期处理公司事务,所以对公司成长情况及远期经营情况了如指掌,如果他们预估到公司未来的发展势头良好,则会增加股利使投资者知晓;相反的话,他们则维持现状或减少派现,相当于传递利淡的消息。
(二)有关股权结构的理论
1976年 Jensen 提出“代理理论”。由于管理者、股东及债权人都是站在不同的角度,相互之间必然存在利益冲突。在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较低情况下,投资者偏好直接分配现金股利,这是因为直接分配,现金都到了股东手中,及防止了管理者贪污,又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较高时,由于派现多少会直接影响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权利关系,在分配额高时,就会削弱大股东的权利,并降低代理成本。企业的股东和债权人都是企业资金来源的保证,两者在分配股利时利益关系是相对的。
1993年Habib提出:股权的适度分散有利于提高公司的价值,因为随着股权的集中度的增加,控股股东对公司的决策权也就越大,其他中小股东也就会形同虚设,公司就成为了大股东的“一言堂”。所以,在股权结构适度分散的股权结构下,公司的经理人员会更愿意和公司签订 “隐含合同”,这样一方面可以降低股东的毁约风险,论文网另一方面,能够促进股东承诺机制的构成。
张天阳在2008年对我国已经上市的民营企业的股权结构与企业治理的关系开展调研。并且经过这样发现:在对我国的民营上市企业而言不仅仅是其股权结构发挥着效用,其控制方法也对企业的治理效率产生重要效用。如何将企业管辖地井然有序、蒸蒸日上,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焦点代理问题是关键。在针对性的法律制度尚且还不全面,缺乏强有力的监管的现实条件下,大股东们以权谋私,损害中小股东们的获利,以致减少了公司价值;面对股东掌握的权力越来越密集、所有权和控制权两两分离的近况,想要实现企业价值的目标变得越来越困难,所有权与控制权越是散乱,实际控股人想要通过获取控制权来得到实际利益的欲望就会越强,对中小股东的利益损害也会随之加剧。是以企业的股权结构对企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需要优化股权结构制衡大股东,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