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情况我国研究人力资源大概是从80年代开始。随着国外人力资源研究的热潮,我国也意识到在企业中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国内学者也都纷纷开始研究人力资源,这受到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从此掀开了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序幕。
指出任何企业的发展的关键是人才的发展,他编著的《国有建筑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中指出国有建筑企业人力资源在管理水平方面能力有限,结构复杂,缺乏有效的激励和考核手段等,并提出了企业要通过发展人力资源、培训高技能人才,推进薪酬制度建设,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完善员工培训制度,为企业员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等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王春雷2005)[2]。52352
指出建筑企业工作的最大特点是施工地点分散性,人员流动比较频繁。为了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分布情况,为了给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快速、科学的预测方法,她运用矩阵方法建立了预测企业人力资源分布的数学模型(余红2004)[3]。
研究了建筑企业的人才流失问题,找到了造成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建筑企业缺乏有效地奖励机制。为了确保人才不流失他们还提出了物质奖励、文化激励、健全培训机制等有效地人员激励机制(赵庆敏2007)[4]。
研究了我国个体建筑企业,指出个体建筑企业占据着整个建筑业甚至第二产业中的重要比例,因此研究个体建筑企业的意义也十分重要。他分析和探讨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我国个体建筑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情况、怎样才能发展、利用好建筑企业人力资源等等 (吕政2006)[5]。
建筑业的安全管理作为建筑企业和建设项目管理中的热点和难点,得到了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开展了大量的研究而且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条件及安全生产业绩两方面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施工企业的安全生产能力作出综合的评价,以此推动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的进程,促进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提高(丁传波、关柯等2004)[6];国内对施工现场安全绩效衡量指标的研究较多,建立了包括安全生产、宣传教育、生活与卫生、劳动保护和外包管理五大方面的安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一种施工现场安全现状评价的方法。由于我国复杂的国情,我国建筑业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有着较为复杂的运营机制,建筑业的总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因此我国对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的系统性、全面性和实用性也不能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提并论(天津大学的卢岚等2003)[7]。
建筑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已成为社会共识。民生问题决定了和谐社会的建设,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就成为我们工作的重点,然而农民工的稳定有利于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正是对于这种问题的认识,做好农民工管理是建筑市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姜继兴、张伦孝、李加才2007)[8]。
国外研究情况
发达国家对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年代,对施工企业和建设项目的安全管理进行多方面的研究,表1 记录了相关研究课题及成果[9]。
表1 国外学者对安全管理研究
作者 研究主题 主要结论
Hinze(1978) 工人流动率对安全的影响 工人总是随着同一个安全员变换工地的话,这些工人的事故率会较低;若承包商雇佣一个工人的时间超过一年,工人的安全表现将大有提高,时间越长,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