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冷链贸易在国际市场贸易中的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朗,许多学者对于冷链物流的发展与趋势也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他们针对各个种类的产品进行了各种分析。通过对所阅文献的归纳总结,于本课题的研究有:62118
“邓延伟在他的博士学位论文里指出:结合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和体系框架,提出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的四维模型。即评价对象(Subject)、评价指标(Index)、评价标准(Standard)和评价阶段(Phase)。将评价对象确定为冷链加工、冷链储存、冷链运输与配送、冷链销售以及冷链整体运作;将评价标准归纳为纵向标准、横向标准和期望标准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突破了传统绩效评价中只关注评价结果而忽视绩效改进的局限,将绩效评价分为当前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仿真两个阶段。模型是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毋庆刚在 《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写到:我国冷链物流发展的内部优势: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我国平均食物年产值约为3000多亿美元,但由于没有很好的冷藏条件,食物产后损失严重,果蔬、肉类、水产品流通损失率分别达到20%~30%、12%、15%腐烂损耗的果蔬可满足将近两亿人的基本营养需求,损耗量居世界首位,而冷链发达国家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易腐食品药品疫苗等产品市场需求的日益扩大,需要冷链产业来满足,而我国的冷链建设正处于发展的起步阶段不过,随着产销量的快速增长,我国冷链物流将进入快速增长时期。”
“谭兆涛在《浅述我国冷链物流的现状与提升外部环境分析》中着重分析了我国冷链物流面临的机遇和威胁。论文网他预见了,越来越多的国外企业将涉足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市场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会造成一定的威胁。但同时国外企业又能给予我国技术上的支持与帮助,这反而又是一种机遇。”
“郑海浪在《冷链物流的优化》中提到:我国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在25%一30%左右。换句话说,大约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白白消耗掉了。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企业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2%至5%,其农产品生鲜供应链已经形成一种成熟的模式:田间采后预冷——冷库——冷藏车(船)——批发站冷库——超市冷柜——消费者冰箱。据美国埃森哲商业古文公司(Accenture)的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冷冻保鲜供应链被定位为“昂贵易耗损食品,无利可图、容易造成食物中毒”的负面形象。”
“徐宏峰在《冷链物流研究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中分析:冷链物流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从政府、企业到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这种政策的出台、企业投资的增加及相关研究成果的不断丰富,为我们展示了冷链物流未来发展的繁荣景象。但是,从研究者的视角来看,国内外研究冷链物流的文献较之一般物流研究要少得多,研究的内容无论从深度到广度都亟待加强。研究理论的滞后将使得快速发展的冷链物流失去理论的依据。”
国内学者对冷链物流的现状大量的研究总结如下:
第一是果蔬流通的损失率。在没有冷链物流保驾护航的情况下,果蔬流通的损失率是非常大的。但目前国内冷链物流设施的完善程度还不是很高,所以他们认为一旦国内冷链技术跟上国外发达冷链的脚步,将会开拓出一片极大的市场。不仅是果蔬流通,易腐食品药品疫苗等这类需求量越来越大的产品也将为贸易带来许多机遇。第二冷链物流的发展已经得到了从政府、企业到研究者们的高度重视,政府的相关政策出台、企业渐渐的扩大投资、以及学者们丰富的研究成果,这种种迹象都展示了冷链物流的美好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