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研究工作始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最早的用微机型远动装置代替布线逻辑型的远动装置;同时监控系统的功能在扩大,供电网的监控功能正以自动化为目标迅速发展。在1975年,日本开始研究用于配电变电站的数字控制系统,1980年开始商品化[4],该系统按功能分为三个子系统:a)继电保护系统;b)测量子系统;c)控制子系统64373
测控装置在国内的发展,已经走过了近30年的历史,从早期的集控台方式、全集中式、功能分布式,到目前以设备间隔为对象的分散、分层、分布式变电站测控装置。80年代及以前,是以RTU为基础的远动装置及当地监控为代表。90年代初期,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变电站监控系统在功能和可靠性方面的逐渐完善和提高,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按间隔设计,扩充性好,安装比较方便,各种控制电缆直接到继电保护小室,小室内I/O单元通过现场总线连接,并与站控层通过光纤连接,抗干扰能力强,大大地减少了控制电缆的使用和敷设数量。90年代中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及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采用按间隔为对象设计测控单元,采用分层分布式的系统结构,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层分布式自动化系统[5]。
现在的测控装置采用分布式结构、集中/分布混合结构等结构形式,它们各具特点,不但丰富了自动化系统集成方案,同时也取得了比传统方式好的效益。分布式结构是与集中式结构相对的一种结构,其抛弃了集中式结构中所有计算和住处处理都由主机完成的模式,把系统功能分成多个部分,分散到系统中不同位置的主机进行处理,各个主机各司其职独立工作,这样就大大的提高了系统的吞吐量,同时可以用软件和硬件冗余的方法实现互为备用。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这种结构扩展起来也比较容易。集中/混合结构是结合两种模式的优点,把部分功能分散化的一种结构。
现代测控技术正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的方向发展。大规模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提高了计算机的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从而使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复杂自动控制系统和信息处理与技术的提高,现代检测技术将朝着检测结果高精度、系统智能化、检测结果数字化、检测功能多元化、检测器件微型化、检测系统自动化的放向发展,它将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家庭、医学、军事和空间科学技术等许多科学领域。论文网
测控系统中,就控制仪表与装置涉及的面而言便是非常的广泛的,如DCS、PLC、新型控制仪表、变送器及执行器等都有自己的发展轨迹,但它们的发展都围绕着实现整体自动化这个总目标。
测量单元微小型化、智能化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大量采用新的传感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及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产品,不断向微小型化、智能化发展,从目前出现的“芯片式仪器仪表”,“芯片实验室”、“芯片系统”等看,测量单元的微小型化和智能化将是长期发展趋势。从应用技术看,微小型化和智能化测量单元的嵌入式连接和联网应用技术得到重视。
测控范围向立体化、全球化扩展,测量控制向系统化、网络化发展。随着仪器仪表所测控的既定区域不断向立体化、全球化甚至星球的发展,仪器仪表和测控装置已不再呈单个装置形式,它必然向测控装置系统化、网络化方向发展。例如一个大型水电站的测控系统,仅检测大坝安全性的传感器就达数千个,此外各个发电机组状态及水位情况的检测控制点( I/O 测控点)将超过万点,要达到大型水电站的正常发电和送电,必须将各个测控点的测控装置形成一个有机的测控网络系统。又例如卫星测控系统,运载火箭上配置的各种传感器就达到数千,而卫星上各种测控装置构成一个完整的自动测控系统,然后和多个地面站的测控系统构成一个广域测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