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超临界流体法
超临界法制备超细粉体技术是利用某些超临界流体对某些化合物有较强的溶解能力,且溶解度随其密度增大而快速大幅度增大。超临界流体法的主要优点:通过调节控制温度和压力的参数,就能制备出形貌多样(超细球或纤维状)且没有缺陷,粒度分布窄、分散性好的超细粉体颗粒。其主要缺点是:不能批量生产,生产成本较高,另外,工艺稳定性差,高压操作对设备及操作有较高要求。
到目前为止,采用超临界流体法制备超细粉体的工艺过程可分为两种:超临界流体溶液迅速膨胀过程(即RESS过程)和压缩流体抗溶液沉淀过程(即PCA过程)[8]。
2 国内外KNO3的表面改性的研究
为了使KNO3分散性良好,防止硝酸钾的团聚,保证超细化过程的安全性,国内外对KNO3的表面改性做了如下研究:
2.1相分离法
相分离法是对于固体颗粒表面的改性操作比较简单的一种方法。其原理主要是将包覆改性材料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完全溶解配成溶液,在一定的搅拌条件和温度下,将需要包覆改性的固体颗粒加入到含有包覆剂的溶液中,然后通过加入包覆剂的非溶剂、加入包覆剂的沉淀剂或改变溶液温度等手段使溶解在溶液中的包覆材料析出,包覆在颗粒表面上。由于具有工艺原理比较简单、需要的反应仪器少而且反应容易操作等优点,实验室多采用相分离法以用于固体颗粒表面改性 [9]。
2.2溶液悬浮法
在包覆材料的不溶颗粒中加入固体颗粒,经过一系列工艺制成悬浮液。在表面改性材料的溶剂(不溶颗粒)中加入包覆材料使其溶解,然后将在固体颗粒的悬浮液中逐滴加入包覆材料制成的溶液,恒温搅拌一段时间待其完全包覆,分离样品,干燥后便可得到包覆颗粒[10]。
2.3机械化学法
将常温下与较粗的颗粒(母粒子)无化学反应、无粘性的极细的颗粒(子粒子)在机械力的作用下附着或嵌入在在母粒子的表面。母粒子与子粒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的作用,增强彼此间的结合力。现在主要使用的机械化学法有两种:一种是高速冲击法,另一种就是机械研磨法[11]。
2.4超临界流体法
由于气相与液相之间巨大压力差的存在,使改性颗粒受到载有大量微核的膨胀气流的撞击,颗粒表面便形成了微核沉积形成的包覆层。根据改性粒子不同粒径,通过调控整个包覆过程所用的时间及流体膨胀温度来控制颗粒表面包覆层厚度。利用超临界法可以快速彻底地分离溶剂与改性颗粒,实现产品无任何污染、零溶剂残留和高纯度,因此具有极高的研究和应用价值[12]。
2.5喷雾干燥法
将包覆材料溶解到水、乙醇或者其它等沸点较低的溶剂中,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搅拌下加入要包覆的原料,待溶液的吸附完成后,将其射入通热气流的燥塔中,塔中的热气流会将溶液中的溶剂蒸发,使溶质(即包覆材料)析出沉积或吸附在母体颗粒表面,形成表面改性层,此法称为喷雾干燥法。此法制备的包覆层一般比较薄,通常为单分子的包覆或者多分子的包覆。包覆效果取决于溶液对改性颗粒的润湿性、所选择的包覆材料及干燥塔中热气流温度决定的。喷雾干燥法由于可用于大批量生产制备,所以其在工业上具有一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