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柴过岭又过坡》是刘三姐与阿牛哥的妹妹上山砍柴时批判地主莫怀仁时所唱歌曲,其旋律听起来比较暗淡、压抑,节奏比较慢,体现出以地主莫怀仁为首的反面人物的丑恶形象。
影片结尾时,在地主的压迫下,刘三姐和阿牛哥无奈要双双远离故乡,两人齐唱了一首表达他们坚定爱情的歌曲《咱们九十七岁死》,用歌声来传情达意,表达了两人坚贞不渝、感人至深的爱情。
二、电影《刘三姐》壮族音乐元素特征
电影《刘三姐》中的经典音乐作品用独具韵的壮族音乐元素特征,记录了壮族群众美好的生活场景,既具有传统音乐的朴素气息,又充满着现代社会的时代氛围。电影把以刘三姐为代表的穷苦大众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乔羽先生为影片精心创作了数百句富有诗情画意的歌词,既讲究韵律又简单明了,朗朗上口。雷振邦先生紧紧抓住壮族民歌的丰富特点,细心揣摩调式、节奏、旋律等各方面,并在装饰音、气口以及情感等细节的变化上加以注意,使乐器伴奏和主旋律可以交相辉映。
影片中歌曲有的高亢洪亮,有的悠扬秀丽,有的浑厚健强,有的温婉缠绵,有的明朗欢快,音乐形象鲜明生动,风格变幻多样,然而起主要作用的是组成音乐形象的两个基本要素节奏与旋律。在壮族山歌中多数采用朴实的节奏型,如山歌开头往往多用一字一音,运用拖腔放在曲子结尾。由于旋律的变化特点,即便是简单易唱的旋律,也都能够把多变的情绪表现的淋漓尽致。
(一)色彩鲜明的民族调式
电影《刘三姐》中的音乐作品大部分为节奏、旋律自由的山歌,用来歌颂自然、歌颂劳动、歌颂爱情,如在电影的开始画面山清水秀的漓江上,刘三姐一面唱着歌一面摇着竹筏顺流而来——山顶有花山脚香,桥底有水桥面凉,心中有了不平事,山歌如火出胸膛……唱歌不怕头落地,阎王殿上唱三年。这首歌曲是民族五声调式C商调式,旋律活泼、曲调流畅、节奏较慢,符合刘三姐筏舟江上的场景,属于山歌单声部曲子,是在广西地区广泛流传的歌曲表达形式之一,歌曲的节奏柔和、轻松舒缓、清晰明了、富于歌唱气息、易被大众所接受。能让听众产生热烈的感染力,使得旋律的发展不在听众的意料之内,说明壮族民歌更加富有创新精神。表白了刘三姐在被迫害后,依旧坚持为反抗地主剥削,并对使用唱山歌的方式来叙述天下不平事的心境表明坚定不移的信念。
刘三姐为了感谢众乡亲齐聚找她会歌的情谊,所唱的《只有山歌敬亲人》(见图1),就是一首民族色彩浓郁的G商五声调式,把悠扬美妙的曲调衬托的清新脱俗,是电影中后世演唱表演较多的一首歌曲。随后和舟妹一同上山砍柴时唱了一首《砍柴过岭又过坡》,是民族D羽五声调式歌曲,这些民族调式运用使得歌曲更加悠扬动听而富有民族特色。
(二)缓急分明的节奏
对刘三姐在少女时期的青春活泼的形象特点,影片中谱写了许多生动流畅的音乐经典片段。为了显示不同的情节与人物性格特征,其中歌曲的风格特征也不相同,这种不相同不但表现在旋律特征之中,而且还表现在节奏与节拍上的不相同。曲作家为了歌曲的节奏更加有新意,使用了变拍子的手法。
影片开始时《山顶有花山脚香》与影片后半部分的《世上哪见树缠藤》等等经典音乐作品都分别运用了变换拍子的手法。歌曲的变拍方式是变律性变拍,歌曲中的节拍有两种,一种是四二拍子,歌曲节奏明快、热情、开朗,另一种是四三拍子,歌曲节奏特点抒情、优美。这些歌曲以活泼婉转的特性为主,改变强拍的律动规律成为改律性变拍,节奏发展在听众意料之外。这两首歌曲以四二拍为重点,节奏分别在第25、29、30小节改变为四三拍,曲作家运用节奏变拍手法是为了使歌曲旋律更赋予变化和创新。影片中歌曲的节奏比较丰富,有婉转优美的《砍柴过岭又过坡》,俏皮新颖的《什么结子高又高》,生动羞涩的《咱们九十七岁死》,不同的节奏形式表现出了不同的情绪情感。
- 上一篇:爵士鼓音乐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应用及推广发展
- 下一篇:《我的爱将与你相伴终身》艺术分析
-
-
-
-
-
-
-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