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还有,由于经济的拮据及各方面条件限制,成立的“十八番俱乐部”也濒临解散。
    (三)曲谱拯救工作需常态化
    在地域音乐文化的传承中,曲谱是文化的主体,但是曲谱保存的重视度不高。历史上潢川锣鼓代表作《十八番》有100多个曲牌组成,但现存的仅有60多个曲谱,且大部分不完整,曲谱即缺失严重又缺乏相应的拯救措施。
    通过此次采风我发现,只有潢川锣鼓的代表作《十八番》有唯一的传承人,其它曲目较少被记载,如《潢川县地方志》、《潢川县文化志》此类书中鲜有曲谱及传承人记载。这样会使在以后的学习查阅中,由于没有相应的记载,导致这些优秀的传统曲目流失。因此,曲谱拯救工作刻不容缓。
    1976年、1977年两年间,在潢川县文化馆专职干部王平安、丁嘉宝的搜集、整理下,编辑印发了《十八番演奏技法》,从而使《十八番》有了有据可依的演奏教程。1980年以后,随着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工作及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实施以来,在潢川县各文化部门与民间艺人的积极配合下,《十八番》经过多年挖掘、收集、整理,已逐步完善,基本形成较为系统独具一格的民间打击乐,不断收入《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集成》(河南卷)、《河南省舞蹈集成》、《潢川县志》、《潢川县文化志》、《光州文史资料》。
    虽然搜集整理工作仍在进行,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进展较慢,并且没有连续性,在民间还有大量锣鼓曲谱比较混乱,有待整理。以《十八番》部分鼓谱为例:
    图表4:《十八番》鼓谱(详见附录4)
     
    此图为毕振钛老师整理的没有出版收录的鼓谱,我们可以看到谱面非常粗糙、混乱,本文来自751/文(论"文?网,毕业论文 www.751com.cn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整理,这样对锣鼓未来流传是非常不利的。所以,提高搜集整理工作的系统化与有效性迫在眉睫。
    四、潢川锣鼓进一步的保护传承
    (一)传承文化,传承经典
    潢川锣鼓这一具有地域文化的锣鼓乐种,在它身上体现了当地代表性的文化特征,是时代发展的经典产物,而保护好这种文化与经典首先要从保护“传承人”和“传统曲目”出发。“传承人”作为传承与发展锣鼓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力量,承载着锣鼓的知识与技能。在采访中,毕老说:“像他这样的老一辈艺人几乎没有,大部分都已去世,有些因为生活的原因而改行 。按照中央文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我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要保护那些历史的传承人,不仅要在物质上给予他们最大的保障,还要给他们的建设性意见给予支持与鼓励。
    采访中我发现,虽然现在对锣鼓的鼓谱进行了部分搜集、整理,但是文字材料只有简单的概括,没有系统的论述。在新曲目层出不穷的今天,对于那些流传已久的传统曲目,我们可以采取聘请专业人士采用现代设备进行录音、录像,将潢川锣鼓的相关资料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录制成影视资料或制成正规曲谱,修订成集成书,也可以把像毕老师这样的老艺人整理的曲谱收集整理,编辑成册,以便于后人查阅,进一步的借鉴与发展。
    (二)与时俱进,创编新曲
    目前在演出的锣鼓曲目大部分都是老一辈艺术家口传心授的经典,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逐步走向现代化,时代气息浓厚,部分曲目的演奏形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本着“精髓不变,形式多样”的原则,锣鼓急需一批具有创新性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曲目来充实人们群众文化生活。我们年轻的专业音乐人可以通过采访老艺人的方法,把传统曲目及技法记录下来,然后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现代的创作手法,在旋律走向,乐器选用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和突破,创作出有特色的锣鼓曲目。
  1. 上一篇:浅析格林卡《幻想圆舞曲》的创作特征
  2. 下一篇:浅谈民族舞创新中与现代舞的融合
  1. 传统舞蹈的现代化元素

  2. 舞蹈艺术与情感表达情感元素

  3. 浅谈学前舞蹈教学中的故事教学法

  4. 佛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羌姆的影响

  5. 傣族“三道弯”舞蹈技法...

  6. 从中国舞考级谈深圳市南山区少儿舞蹈的发展

  7. 爵士舞进入普通高校舞蹈选修课可行性分析

  8.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9.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10.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11.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12.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13.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15.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16.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17.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About

751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751com.cn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