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辞海》中道情的解释为“民间艺术”类别。最开始以道家“道歌”中的故事为主题。在南宋时期,将渔鼓和简板用作伴奏乐器,因此也叫“渔鼓”。元代的元杂剧《岳阳楼》、《竹叶船》其中均有道情戏的表演。明代以后,在民间流传开来,很受人们欢迎。道情戏的主题也增加了很多内容,并且结合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许多的演唱与表演类型。
太康道情在唐朝发展属于萌芽的阶段,明清时期完成世俗化发展。其中太康道情在唐代发展时,其中很多都是从道曲中借鉴而来的,道曲是道士和道教传教士所演唱的歌曲,其中有着浓厚的道家文化。在唐代,道教音乐空前发展,一些音乐家,甚至包括当时的皇帝都参与到了道教音乐创作和演奏,在唐代成为一大盛会。但是在当时的唐朝,道情也被称为道曲。
太康道情是在宋代开始使用“道情”这个名字的,没有太多的信息记录。但是发展至元朝时期,太康道情才开始大量出现在金、元的诗句之中。元代全真道人主要就是进行说唱道情的表演,曲调主要使用的是诗歌的旋律,唱词为诗歌中的赞美语句。由此可见,当时的道情非常具有诗意。
当太康道情发展至明朝的时候,其中的说唱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在清朝时期,郑板桥的《道情十首》是最为著名的一首道情诗,很多人都在传唱这首道情。郑板桥作为一个著名的诗人,他的道情创作引起了更多人对于道情的关注。使得道情迎来了繁荣发展时期,很多民间艺术家们开始唱道情、演道情与编道情。
在清朝嘉庆时期,湖北襄阳、长阳、麻城、上海出现了专业道情表演的戏曲班,这些道情戏曲班创作了很多经典的道情曲目,道情在当时已经成为人们娱乐的一种说唱形式。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全国各地都可以看到道情的表演,但绝大多数停留在单一唱二重唱的表演形式,主要是表演的演唱,并没有太多的戏剧形式。但是随着社会发展,道情艺人开始创新道情的表演形式,从最开始的唱,演变成了演唱,加入了戏剧的表演,丰富了道情的表演形式。2006年太康道情被列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优秀民族艺术文化中的一员。太康道情的传统剧目有200多部,在以《王金豆借粮》为代表的传统剧目之上,还创新了很多的现代剧目。例如《前进路上》、《红尘》等剧目超过100多部。2014年9月26日授予太康县“中国太康道情之乡”的称号。
(二)太康道情戏的演奏形式
道情戏最早的表演演奏形式是道教乐歌,由一些传教的道士进行演唱,并且用鱼皮筒鼓作为伴奏,所以在以前道情又被称为鱼鼓道情,或者是道情筒子。明清时期的道情加入了新的演唱曲调,从沈丘、郸城一带传唱到了太康,皖北地区和阜阳的民间小调“莺歌柳”,将道情由乐歌变成了说唱曲艺,开始进行对口演唱与群口对唱的表演形式。演奏形式为单口曲艺说唱,伴奏乐器为鱼鼓和简板,十分简单。打破了原始道教故事的主题,延伸到家长里短、民间故事一类,演员一般只在表演上划分角色,但演员并不化妆,所以区分不太明显,被称为“座摊道情”,这是道情戏的胚胎阶段。
太康县艺人张广志作为太康道情的领导者,对于太康道情的唱腔演奏进行了改革创新,在原先道情戏的基础上加入了河南梆子,并且创作了道情科班,进行道情戏的传授和教学。道情戏第一位女演员张文秀,就是从张广志的道情科班里走出来的。张志广最杰出的贡献便是将曲艺道情变成了道情戏的形式,完成了乐器的增加,而且在声腔上面也进行了增加,丰富了太康道情的声腔。张广志是太康道情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 上一篇:浅析久石让动画电影音乐作品《幽灵公主》风格特点
- 下一篇:歌剧选段《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
-
-
-
-
-
-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