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唢呐独奏曲于1984年创作而成,当时刘英先生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学生,随上音师生共赴东北黑土地进行田野考察和采风,恰逢元宵佳节,东北人民过节张灯结彩、吹锣打鼓的欢快场景很快就把刘英先生吸引住,加上东北人民的憨厚朴实与好客精神,他有感而发,依据东北地区传统曲艺二人转的音乐素材和东北民歌的音乐素材创作出《正月十五闹雪灯》这首唢呐曲中的经典之作。
(二)乐曲风格
《正月十五闹雪灯》这首唢呐独奏曲的整体风格基调趋于欢快、愉悦。曲子的引子部分通过短暂的数个小节就营造出一种喜庆的节日氛围。小快板乐段出现在引子之后,具有鲜明东北音乐风格—轻快、自由,过节的气氛迎面而来。曲调高亢、朴素的中段慢板表现的是东北人民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怀。快板旋律热烈奔放,节奏富于韵律,唢呐上的几个特殊技巧的运用使得乐曲情绪推向高潮,闹花灯、赏彩灯的热烈过节气氛进一步提升。旋律末尾在掷地有声的音调中画下圆满的休止。这首曲子将东北人独有的大气、豪爽的性格特征用奔放、自由的旋律来进行表现,东北人民雪夜赏灯庆佳节的一派欢乐祥和的场面就利用唢呐技巧演奏出时而轻快柔美时而热情高涨的旋律。“雪打花灯”之景就这样惟妙惟肖的浮现在听众眼前,让听众如同身临其境,“瑞雪兆丰年”的美好愿景也通过音乐得到传达,表达了东北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
二 演奏技巧分析
本曲分为引子、小快板、慢板与快板四个部分,快板旋律中的技巧是对小快板与慢板中技巧的一些再现,所以笔者将从引子中的“花舌”与“下滑音”技巧、快板中的“换气”、“揉音”及“甩指”技巧、慢板中的“齿音”及“三弦音”技巧来进行分析。
(一)引子中的“花舌”与“滑音”技巧
极具号召力的旋律音调在引子中广泛使用,从第一小节就将人们带进了雪夜赏灯过佳节的喜庆场景。演奏引子部分需注意吹出饱满有力的音头,更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花舌”与“复滑音”技巧的配合。
“花舌”常用于民族管乐中,是在气息平稳吐出的基础上,舌头以快速的震颤吐出连贯的“吐噜”而形成的技巧,能够在不繁琐的基础上起到修饰音的音响效果。“滑音”技巧是在吹奏中利用手指在音孔上有意识的滑动奏出的,由高音到低音滑动即为“下滑音”,反之则为“上滑音”,而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的“滑音”在唢呐技巧上称为“复滑音”,“复滑音”是在《正月十五闹雪灯》整首曲子中多次出现的技巧之一。
谱例1: 刘英:《正月十五闹雪灯》
在引子中,“花舌”与“复滑音”技巧需要在一个音上同步进行。由于音头的“复滑音”是从低音到高音的滑动,所以演奏“花舌”技巧时用舌头快速的震颤带出音头即可。音尾的“复滑音”是由高音到低音的滑动,而引子中的音尾是自由延长的,需要滑到低音时“花舌”技巧有一定的保持再进行收尾,所以此时的气息在演奏上达不到该有的力度,这就需要演奏“花舌”时舌尖贴近哨片,这样的“花舌”音色才能饱满。在引子中“花舌”与“复滑音”的组合更好的修饰了音尾,从而充分体现东北音乐的风格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