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16世纪发生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使得罗马天主教即传统基督教地位岌岌可危,为了遏制和缓和这一不利局面,罗马天主教创立耶稣会来反对宗教改革运动,从而使得入会会员可以走出修道院并融入社会活动当中去;同时,天主教教皇提出“在欧洲失去的,要在海外补进来”的口号,并批准耶稣会到亚洲等地传教的方案。这样于1541年进入我国广东的方济各·沙勿略(Francis Xavicr, 1506-1552)开始其传教活动;1580年,罗明坚成为中国内地居住的第一耶稣会士;利玛窦( Mattco Ricci ,1552-1610)则于1582先后进入澳门、广东、韶州、北京等地,在中国的居住长达28年之久,实现在我国成功传教的夙愿,并招收了包括李之藻、徐光启等人在内的基督教信徒。
4 利玛窦与西方音乐传入过程
利玛窦之所以能在中国成功传教,与他采取的“适应”策略即“合儒”、“补儒”策略密不可分,这不仅缘于他改穿儒服,也缘于他积极学习中文和熟读经书,并利用儒家经典来阐释天主教义,进而取得皇帝的认可。
利玛窦几经周折后,于1601年进入北京向皇帝呈献了包含“西琴”或“雅琴”乐器在内的贡品。利玛窦献西琴事件在1747年编著的《续文通考》曾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西洋人利玛窦来献其音乐。其琴纵三尺,横五尺,藏犊中,弦七十二,以金、银或链铁为之。弦各有柱,端通于外,鼓其端而自应。”[1]
此后,应明神宗之命,另一名传教士庞迪我教会宫廷四名乐师演奏西方乐曲,而利玛窦则将西方演奏乐曲填上中文歌词并编辑成册命名为《西琴曲意》八章。其八个标题是:一是《吾愿在上》,二是《牧童游山》,三是《善计寿修》,四是《德之勇巧》,五是《悔老天德》,六是《胸中平庸》,七是《肩负双囊》,八是《定命四达》。[2]据刘奇先生所言:“这八章,分明是一首首中国七言诗,而且很有韵律感。”[3]并据《利玛窦中国札记》记载,《西琴曲意》八章是当时我国予以发行的第一部用中文写作的西方歌词集。 这样可知,明神宗时期的利玛窦和庞迪我在中国宫廷传授《西琴曲意》,是已知的西方音乐在中国的最早传播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