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做印法是指在一定审美思想的指导下,对金银铜铁、玉石角牙质印章和其他相类的如甲骨文、金文、古印陶、封泥、古钱币、碑刻(既指龟甲上的刻文、青铜器上的铭文、陶瓦、封泥、碑刻上的戳记物质载体,也指纸质的拓片和印刷品)等质感和肌理在石质印面(也可以是各种材质)上进行模拟、再现和表现,着重追求印面修饰美化效果的各种技法和技巧。
李刚田先生将润饰法提高到与刀法、篆法、章法并列的地位。可见其重要性,赵明先生对篆刻润饰法的概述可谓无所不到、无微不至。不光是印面的润饰,甚至包括了印体雕琢,印章印蜕的展示等等,诚然,印章已不再是简单盖好印蜕,制成印谱或印屏供人欣赏玩了。由于展示空间的变化,方寸之间的印章在偌大的展厅里似乎有些压不住场,促使更多的印人选择将印蜕放大数倍乃至数十倍或是配合印章本体来展示。这样的展示方式的变化,必然会将润饰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印体和印蜕的展示中,造成润饰法概念的扩大。
笔者认为,李先生将润饰法归类于刀法与非刀法,而赵明先生将其扩展,将二位先生的观点加以糅合,重新组句,得出关于润饰法的概念:狭义的篆刻润饰法是在印章刻制过程中或完成后,以“追摹古意”和“达于自然”为目的,依治印者主观意愿对印面的修改和美饰、强化印章视觉表现力与冲击力的刀法及非刀法等其他技法。广义的篆刻润饰还包括印石本体的美化,印蜕、印屏的平面展示和立体展示等等。其除了对印面不尽人意处的修改,还有加强印章表现,成就独属于个人的篆刻风格的作用。润饰法一如我们平日的穿衣打扮一般,在特定的场合选择与之相适应的衣着、配饰,既能自然得体,又要与众不同。在篆刻创作中,润饰法只能作为一种补充的手段,对即成的印面的锦上添花。所以,润饰法应是依附于传统篆刻技法的一种补充技法。对于初学者来说,篆法、章法、刀法等传统篆刻技法是篆刻学习的重点,只有在熟悉这些基本制度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运用润饰法,做到“技为我所用”。一如人之穿衣,再华美的衣饰只有鲜活的人才能焕发其神采。
如赵明先生所言:“广义的做印法解决了‘做什么’,狭义的做印法解决了‘怎么做’。” 通过对润饰法的了解,才能使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摆清它的位置,从而更好地为我所用。
2 对历代印论中润饰法的考察
在第一章讲到,受崇古情结影响,印人们很早就关注篆刻中的润饰法,为了篆刻独立发展进而上升到学术高度,不少印人在印论中对润饰法都阐述了各自的看法,其中有对其态度立场的评论,有对其具体方法的叙述等等,印人们从诸多视角来审视篆刻中的润饰法。本章拟从印人对润饰法的立场分歧来分析如何认识与使用篆刻中的润饰法。
2.1 不同的审美角度造成了对润饰法的分歧
篆刻脱胎于秦汉玺印,对于篆刻审美取向,历代印人都是以秦汉玺印为参照的,秦汉玺印所表现的或温文尔雅,或雄浑朴茂,都是评判印章好坏的标准。正由于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同一件事物,有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意,再经过篆刻家的主观加工,在表现技法运用上,对润饰法产生了不同的态度。
2.1.1 “自出心裁,非他人所可拟者。”——对润饰法的褒扬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沈野在其著《印谈》中讲到:
墙壁破损处,往往有绝类书类书者,即良工不易及也。祗以 其出之天然,不用人力耳。故古人作书,求之鸟迹,然人力不尽,鲜获天然。王长工谓:诗雕琢极处,亦自天然。绝有得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