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程简单,可在现场修改程序。
(2)文修方便,采用规模化结构。
(3)可靠性高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4)体积小于继电器控制装置。
(5)可将数据直接送入计算机。
(6)成本可与继电器装置竞争。
(7)可直接用115V交流输入(美国市电为115V).
(8)用115V交流输出,电流大于2A,可以直接驱动接触器、电磁阀等。
(9)控制装置扩展时很方便。
(10)用户程序存储器容量至少为4KB。
1969年末,全世界首台PLC由美国数字设备公司研制了出来,在美国通用公司的生产线上进行了试用,并获得成功。这种全新的自动化工控装置迅速推广到了其他的工业领域。到了1971年,已成功的将PLC应用在了饮料、食品、冶金等工业领域。
世界各国的工业控制界也高度重视这种新型的工业控制装置。在1971年,日本开始引进这种全新的技术,并且不久便研制出了日本的第一台PLC。到了1973年,西欧国家也很快研制出了它们的第一台PLC。而我国关于PLC的研制始于1974年,到了1977年开始了工业上的应用。
2.2 PLC的发展
自20世纪60年代问世以来,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便很快的被应用到了各种领域,例如汽车制造、机械加工、轻工、矿业、冶金等,迅速的推进了机电一体化的进程。
随后,经过了一段长时间的发展和完善,广大自动化行业人员对于PLC的编程概念以及控制思想已经十分熟悉,这是一个当前其他任何工业控制器(包括 FCS和DCS等)都无法与其相提并论的巨大知识资源。并且实践也进一步表明:PLC的系统硬件技术已经相对完备,性价比也很高,运行稳定且可靠,开发起来也十分容易,运行文护的成本较低。以上特点造就了PLC的旺盛生命力并得以快速的进化。
当前的PLC是以微型处理器为核心,并综合了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装置,是工业控制的主要手段和重要的基础设备之一,因而与机器人、CAD/CAM并称为工业生产的三大支柱。
PLC的进化是在传统的继电器控制逻辑的基础上,与3C技术结合,不断发展完善的。它从过去的单机、小规模、顺序控制发展到如今的包括过程控制、位置控制、传动控制、通信控制等场合的大部分现代工业控制领域和部分商用民用控制领域。在通信能力上,得力于现场总线的出现,每个独立的PLC系统不再是一个个的信息孤岛。而实时以太网技术也进入了PLC制造商的视野,甚至在实时以太网产品中已经能够支持CAN Open等现场总线。实时以太网应用技术的另一方面意义在于,控制层与管理层的区别不再那么截然分明。并且随着PLC运算能力的不断提高,PLC在数据交换方面的能力及需求也正在不断的提高。在另一方面,IT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微型高速存储设备的存储容量越来越大,可靠性越来越强,价格也越来越低。如今,越来越多的PLC控制系统在使用像64MB、128MB这种大容量的Flash存储设备。
从长远发展来看,PLC的厂商将会依据工业用户的需要集成更多的系统能,并且逐渐降低用户的使用难度,缩短开发的周期,节省产品开发成本。但这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根据目前的技术能力而言,一些较为复杂的控制要求仍然要使用那些更“高级”的控制系统,使用相对复杂的编程方式,仍旧需要工业用户具备相对专业的控制技术。
2.3 plc的基本结构
中央处理器(CPU):CPU全面读取内存中输入设备的有关数据及状态,详细解释对应指令规定后,再生成控制输出设备的指令,并响应外部设备的请求,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各种内部诊断。
- 上一篇:MATLAB列车运行策略优化及仿真
- 下一篇:ATT7022E实现的交流自切装置的设计
-
-
-
-
-
-
-
河岸冲刷和泥沙淤积的监测国内外研究现状
电站锅炉暖风器设计任务书
java+mysql车辆管理系统的设计+源代码
十二层带中心支撑钢结构...
酸性水汽提装置总汽提塔设计+CAD图纸
杂拟谷盗体内共生菌沃尔...
中考体育项目与体育教学合理结合的研究
乳业同业并购式全产业链...
当代大学生慈善意识研究+文献综述
大众媒体对公共政策制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