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文献研究回顾在内部控制方面,国外对其的研究提供了更早的参考,借鉴国外专家学者对内部控制的研究和学习,有利于我国学者在研究内部控制相关课题时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
1.财务内部控制
P.T.Menzies(1968)提出了财务内部控制的概念和作用,他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可以使管理者做出正确的决策,并将财务内部控制的的目标概括为得到信息和根据实际与计划的差异修改和纠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行为或者设定的目标。国外内部控制理论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将财务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连接起来。COSO委员会(2004)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指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是组成内部控制的五个基本要素。Lauraf.Spira(1999)运用社会学的观点讨论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的关系,论述分析得出:为了进行最有效的财务内部控制,确定了财务内部控制的前提是财务风险。Maryanne和Hansen(2003)指出,大型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得业务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采用全面预算管理、财务总监委派制等分权管理方法,必将起到积极作用。Robert和Abbie(2003)认为财务高层管理者的能力品行、素质操守、价值观等是影响企业内部环境的关键因素,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财务行为,并进一步影响着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效率和效果。Reilly等(2006)表示,委托代理理论是财务内部控制理论的基础,该理论为了指导委托人设计最优的机制并实现自己的期望与效用,提出了一整套的理论和方法。28591
2.经营内部控制
Hermanson(2000)的调查研究表明内部控制报告和企业内部控制呈正相关,在一定意义上促进了企业的内部控制。英国财务报告理事会(FRC)随后在2005年10月颁布了修改版的 Turnbull 指南,它的内容不仅包括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还涵盖了几乎企业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其中包括财务内部控制和经营内部控制。COSO委员会(2013)采用新版的内部控制框架,扩大了报告和运营两大目标的范围,包括财务和非财务的内部报告以及非财务的外部报告,并强调了经营内部控制和财务内部控制对于运营的重要性。论文网
(二)国内文献研究回顾
1.财务内部控制
国内学者对财务内部控制的定义为:财务内部控制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财务目标为基本准则,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引导、约束和干预,使财务活动按既定的计划进行,确保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过程。
汤谷良(2000)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非“企业融资”的角度出发,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的要求,按照“明晰产权、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对财务控制的主体、目标、客体和方式进行重新定义。翟健勇(2007)认为,财务内部控制是一种财务人员与财务部门根据财务相关的制度、法规、预算目标和定额等监督、指导、组织和约束企业日常财务活动,实现财务预算目标的管理活动。冯雪晶(2010)对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与辛莉莉(2011)都认为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应以公司治理结构为基础,且财务内部控制在治理结构框架中是重要成分,在其中占据核心地位。辛莉莉(2011)还指出我国企业经营管理者大多没有意识到建立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具有紧迫性的,财务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基础还很薄弱,管理者应当改变态度,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完整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与体系。王思远(2012)在财务管理信息化背景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调动财务人力资源的信息潜能、挖掘企业财务信息资源,来完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财务内部控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2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