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序组装齐海萍[4]完成了在磁场下Fe3O4八面体粒子的一文有序组装。实验过程如下:称取0.3g二茂铁,0.3g硼氢化钠,3.0gPVP加入30ML的浓度分别为0,0.5,1mol/L的NaOH乙醇溶液溶,磁力搅拌约10分钟后形成透明溶液。将前驱物溶液(溶剂热制备的Fe3O4八面体)转移到内衬聚四氟乙烯的不锈钢反应釜内,并将反应釜密封后置于烘箱内,加热到160℃恒温静置24小时。反应完毕后将反应釜自然冷却至室温。所得的黑色产物用圆柱形NdFeB永磁体分离收集,再依次用蒸馏水、无水乙醇洗涤若干次,最后40℃干燥6小时以待检测。5893
在溶剂热制备Fe3O4八面体的过程中引入外加磁场,磁场强度分别为0.25T和0.4T。在磁场的作用下,Fe3O4八面体相互连接形成了链。在链中,Fe3O4八面体主要沿着<111>芳香以面对面的形式连接,而以另一个易磁化轴<110>连接的较少。这是由磁场作用力和所形成的链状结构的稳定性两个因素决定的,而面对面的连接方式最为稳定,能量最小。
许丹[5]利用无水乙醇作为溶剂,将不同粒径的胶体粒子按照一定的质量分数配成悬浮液,然后将亲水性载玻片垂直插入悬浮液中,用标签纸将载玻片固定好,在恒温、恒湿、防震的环境下进行沉积,待溶液蒸干后,取出载玻片,进行测试和观察从而得到了单分散二氧化硅胶体粒子的有序组装。另外,从实验中也发现,胶体粒子粒径对组装有影响,而通过垂直沉积法最终可以获得由不同粒径粒子组装得到高度有序排列的二氧化硅胶体晶体。温度也是一个影响因素,而60℃是最适宜的温度。
除了单分散二氧化硅胶体粒子的有序组装外,许丹也研究了双尺寸二氧化硅的二元有序组装。首先在干净的三口烧瓶中依次加入一定量的氨水和无水乙醇,待温度稳定到设定的反应温度后,在搅拌的情况下将一定量的TEOS和无水乙醇混合均匀,滴加到三口烧瓶中,之后继续保持恒温、搅拌20小时,停止反应,然后将形成的乳浊液除氨和离心清洗,得到二氧化硅粒子。研究发现,氨水/乙醇体积比用量(Ra)对双尺寸二氧化硅粒子形成有影响,随着氨水用量的增加,二氧化硅粒子粒径随之增加,大粒子和小粒子的粒径均随氨水的用量的增加而增加。当氨水/乙醇体积比增大到0.2时,双尺寸现象消失。低温25℃和40℃下,出现双尺寸粒子现象。但是在高温50℃和60℃下,双尺寸现象消失。此外,随着滴加速率的减小,大粒子的粒径是明显增大的,粒子大小也更均一;当滴加速率非常缓慢,一次成核速率也会很小,导致大粒子的粒径增加。
沈小双[6]实现了钯纳米立方体的制各与自组装。取一只洗净的50毫升锥形瓶,加入0.1820克CTAB和0.0099克抗坏血酸钠,再加15毫升去离子水.超声溶解CTAB和抗坏血酸钠后将锥形瓶置于带融搅拌的50摄氏度的水浴中。取一只十毫升的烧杯,加八0.0108克Pd(N03)2.2H20并用5毫升的去离子水溶解。将此Pd(N03)2溶液迅速注入锥形瓶.并让反应进行30分钟。最终的反应液呈棕色,澄清但不透明。取1毫升的反应液16000 rpm下离心15分钟,去掉上清液,借助于超声用50微升的25 mM的CTAB水溶液溶解沉淀(沉淀呈黑色)。此时得到的溶液中钯纳米立方体的浓度大约为2x1013mL-1。取25微升该溶液滴到一片事先放置在5毫升称量瓶底部的4x4 mm2大的硅片上。盖上瓶盖后,将称量瓶放入25摄氏度的恒温箱。大约12小时后溶液全部蒸发完。在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样品之前,先将样品在5毫升的无水乙醇中浸泡半小时,然后取出自然风干,以去硅片上残留的CTAB。
纳米颗粒的形状和尺寸分布是影响纳米颗粒自组装的两个重要因素。此外,蒸发温度对得到的组装结果有重要的影响。如果将蒸发温度降低到22℃,那么溶液大约需要24小时才能全部蒸发完。在村底的大部分区域,微米立方体在光学显微镜下就可以很清楚的观察到。这些微米立方体的尺寸在一微米到数微米之间,大于在25℃蒸发得到的微米立方体的尺寸。通过增加溶液中CTAB浓度的方法可以实现钯纳米立方体的自组装。 二氧化硅有序组装拉曼散射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3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