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文献综述 >

《杜丽娘和林黛玉女性形象之比较》文献综述

时间:2019-10-26 10:20来源:毕业论文
在《牡丹亭》和《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些敢于反抗封建束缚,勇于追求自由民主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通过生动和真实的描写,刻画出林黛玉和杜丽娘两个复杂鲜明且具有深刻意义的

 在《牡丹亭》和《红楼梦》中,塑造了一些敢于反抗封建束缚,勇于追求自由民主爱情婚姻的女性形象。通过生动和真实的描写,刻画出林黛玉和杜丽娘两个复杂鲜明且具有深刻意义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杜丽娘和林黛玉的性格、女性智慧以及爱情观的对比,分析她们的女性形象成因,探讨分析杜丽娘、林黛玉这两位女性形象的特点和内在的社会文化价值。《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反映了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青年男女的反抗。不同于传统文学作品中大多数女性都成为男权社会的意识形态的附庸,汤显祖在这部戏剧中改变了传统戏剧中对女性的忽略,表达了作者对男女平等和解放女性的诉求。同样,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塑造了这样的一位女性——林黛玉。她是作者笔下的一位反传统的女性形象,她才貌双全从小寄人篱下但是从未影响她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曹雪芹对女性形象的描写达到了一定的境界,批判了传统的封建礼教和道德,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本文主要参考了以下文献:41288
杨邵波的《生生死死皆情缘》提到了《牡丹亭》中所写的纯美的“至情”表达了广大妇女要求婚姻自主的呼声,他通过《牡丹亭》以情感人,以情反理所体现的美学价值作的论述,体现了对妇女的尊重,对人的尊重,对人性的尊重。自觉地用“情”批判“理”用个性解放的思想反对禁欲主义,透露了民主主义思想的最初信息。
肖君和在《试论黛玉悲剧的成因》中兼论林黛玉悲剧构成的心理内涵。正人楼去。红颜已归黄土陇中,天边香丘,唯有冷月葬花魂。将高鹗续书搁在一旁,根据曹雪芹写作《红楼梦》时的种种暗示,林黛玉必然地会“泪尽夭亡”。“泪尽夭亡”的过程可能像高鹗续书写的那样:封建势力施出掉包计,宝黛爱情公然被扼杀。在傻大姐泄露骗局之后,黛玉一反以泪洗面进行反抗的常态,而以无泪的惨笑,了却一生。论文网
李曼立在《试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的特性》中提到了中国的浪漫主义传统,中国的浪漫主义传统,渊源流长。早在古代神话中已初露端倪;屈原的伟大诗篇,将其推向高峰;国力雄厚、充满自信的盛唐,孕育出李白这样的“诗仙”,又使其大放异彩。而《牡丹亭》所以能闻名、备受青睐,这既与其产生划时代的16世纪所形成的近代特性有关,也与我国丰厚的浪漫主义艺术传统的影响有关,他应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
叶丹蓉在她《在我的心中的林黛玉》中说:“为了便于交流,还是谈谈我怎样创造大家都熟悉的《红楼梦》中林黛玉这个舞台形象的体会吧。”《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它塑造了众多具有独特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这些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产生了永恒的艺术魅力,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一颗颗灿烂的明珠。
王燕飞在《牡丹亭》研究综述中提到 20世纪以来,随着新文献的进一步发现和西方理论的传入,学界对于汤显祖名剧《牡丹亭》的主题的研究大体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民国时期,为对明清各类评点的总结和再研究的时期;二是建国初期,对《牡丹亭》主题的认识多集中在阶级斗争和反封建上;三是新时期,多种视角和多种方法的介入,使得主题意蕴更加全面和丰富。
萧华荣,从《 关雎》接受史看《牡丹亭》的时代意义,在汤显祖《牡丹亭》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全部爱情及其与柳梦梅的全部生死悲欢,都是由阅读《诗经•关雎》引发出来的。对《关雎》的接受,无疑是《牡丹亭》整个情节结构的逻辑起点与契机。在当时社会条件下,杜丽娘对《关雎》的理解,是对传统理解视界的一种突破。这不仅反映了杜丽娘一类女子被压抑的人性的觉醒,也反映了《关雎》一类情诗被扭曲的艺术本性的复归,是当时社会文化精神变迁的一个投影。因此,笔者把这种理解作为考察《牡丹亭》时代意义的视点。 《杜丽娘和林黛玉女性形象之比较》文献综述: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1310.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