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基金会发展起步较晚。1981年,我国成立了第一个正式的基金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而基金会在我国获得初步发展是在90年代后。随着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我国基金会的发展迎来的美好的春天,基金会的数量迅猛增长。相应地,我国关于基金会的研究还是相对起步较晚。但随着基金会的发展,国内学者对基金会的关注和研究也日益增加。我国对基金会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45391
1、对基金会的介绍、著作翻译及比较研究。由于国外基金会发展比较成熟,国外学者对基金会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因而许多国内学者翻译介绍美国等欧美国家的著作集研究成果,普及基金会的有关专业知识,以为国内基金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资中筠所著的《散财之道:美国现代公益基金会评述》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该著作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资料和图片,评述了美国现代公益事业的历史渊源、兴起的社会背景及其特点,探讨了基金会所代表的思想理念,基金会的动机及成果。而在《美国基金会:历史与作用》一文中,作者欧春荣除了介绍美国基金会定义、类型、运作机制、活动领域等概况及其产生历史与发展趋势外,还着重介绍了美国基金会的社会地位与作用,更强调了其在美国外交关系中的作用与意义。关于基金会的比较研究,其中就有代表性的当属王绍光所著的《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比较研究》,该著作不仅介绍了包括基金会在内的非营利组织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概况,还探讨了几种有关非营利组织的理论,指出了非营利组织的共性。
2、对基金会发展状况及对策的研究。随着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的颁布,我国基金会迅猛发展。但将我国基金会在获得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因而,越来越多的学者们关注、研究基金会的现状和发展。例如,田学辉的《中国慈善基金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基于美国基金会案例研究》一文论述了我国慈善基金会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包括发展特点、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在分析我国部分地区慈善基金会案例与美国基金会案例的基础上为我国慈善基金会的发展提供经验与对策。而在《中国非公募基金会的发展现状、困境及政策思路》一文中,作者高功敬通过大量数据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及国内公募与非公募基金会之间的发展状况、存在的差距以及非公募基金会发展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对策。值得关注的是,文章中所关注的非公募基金会的内部治理、职业化与专业化、独立性及制度建设问题是比较符合现实及当前基金会研究趋势的。
3、各类基金会的个案研究。国内学者对基金会的研究不少是以个案的方式进行的论文网。例如,在《创造希望——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研究》一书中,作者周晓光以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为案例,全面介绍和客观分析了该基金会的发展历程、战略规划、项目运作、资金筹集及制度建设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了中国基金会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和现代化的发展的作用。而《我国民间基金会发展困境研究——以壹基金为例》、《论民间慈善基金会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壹基金”为例》、《对基金会发展中明星效应的思考——以壹基金为例》等文则以壹基金为例,分别从基金会的发展困境、管理制度和明星效应的利弊等不同的角度对基金会进行了研究。
4、有关基金会制度政策及内部治理的研究。学者们不仅关注基金会的税收、监督等政策制度问题,也越来越关注基金会的营运机制、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评估体系等内部治理方面的问题。例如,高盼盼的《基金会税收法律制度研究》一文分析了我国基金会税收法律制度的现状和介绍了国外基金会税收法律制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基金会税收法律制度的建议。而雷蕾的《基金会基本法律问题探析》一文详细地介绍和评析我国基金会的设立制度、内部制度、税收优惠政策等运作机制和监督机制及其与美、日、德基金会制度之间的差异,总结了基金会立法模式,并提出了完善我国基金制度的建议和我国未来基金会立法模式的构想。彭君的《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研究》一文则在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公募基金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构建了一套比较合理的公募基金会财务财务管理体系,具有创新性。在《基金会员工绩效管理体系研究--以ZS基金会为例》一文中,作者杨杨则通过数据分析和图表分析,结合多种绩效管理理论与方法,对基金会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并以ZS基金会为例阐述了基金会绩效管理的内容和流程,内容丰富,体系比较完整。 基金会形象营销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67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