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ne & Hoyt (2000)从风险感知和风险决策的角度来看,人们总有低估巨灾发生概率,不相信自己会遭遇巨灾的倾向。所以对巨灾保险需求往往不足,寄希望于灾后政府的救济与援助。在解释美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需求水平较低时认为,发生频率与其他风险相比过低、保险费率偏高、民众对政府和社会救助有较高期许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45556
Kunreather 与Linnerooth (2000)认为市场和政府都没有独立承担巨灾风险管理的能力,政府与市场协调配合是化解巨灾风险的最优选择。
Adam(2006)对巨灾进行了分类。以是否可以完全避免将巨灾划分为人为巨灾和自然巨灾。人为巨灾包括冲突巨灾,健康巨灾,短缺巨灾和文明巨灾;自然巨灾包括来自于宇宙的自然巨灾和来自于地球的自然巨灾。
国内文献综述
进一步研究美国巨灾风险管理经验,得出对中国巨灾风险管理的借鉴意义,有利于对美国巨灾风险管理概念进行解读。目前国内外对于巨灾、巨灾风险、巨灾风险管理并没有具体明确的定义,但对于美国巨灾风险管理模式已有较为成熟的解读。
a.关于巨灾风险定义的文献综述
张丹(2009)收集了国内外关于巨灾风险的定义,对引起巨灾的因素的界定以及由巨灾导致的财产损失的界定的相关说法进行了归纳,并研究了国际上较为成熟和流行的三种巨灾风险管理模式,提出在中国实行以保险公司为经营主体,国家作为最后承保人的看法。
王化楠(2013)结合各大研究机构和学者对巨灾的界定,将巨灾定义为不可预见的、难以完全防范的,损失巨大的各类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震论文网、洪水、台风、干旱等。并提出风险管理理论对于巨灾风险管理研究的方法和流程具有重要的启示,制定巨灾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管理的方法具有提升防灾能力,转移巨灾风险等作用。
b.关于中美风险管理的文献综述
曾立新(2008)通过对美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在美国推行以政府为主导非盈利性的巨灾保险计划的实际情况下,认为巨灾保险在美国整个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占据重要地位。美国联邦政府介入财产保险市场,是由面对损失规模的不确定性以及保险业有限的承保能力,私营保险公司不能够以消费者负担得起的价格提供保险保障的现状所决定的。
池晶(2010)在分析中国现有巨灾风险管理体系弊端的基础上,考察了国外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政府的角色定位,提出中国政府作为巨灾保险需求和供给的拉动者以及巨灾保险市场培育者和合作者的角色定位,以发挥政策支持和杠杆作用,利用有限的财政资金撬动保险和再保险市场参与风险分散和巨灾保障。
段胜(2012)通过将我国巨灾风险管理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对巨灾风险管理的组织框架以及运行模式进行了系统总结,提出目前国内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的组织框架是由政府机构、居民个体、市场力量、社会团体和国际合作五个分支组成,并归纳了包括组织指挥系统、灾情会商机制、应急预警系统在内等六种运行模式。
c.关于巨灾保险的文献综述
王新新(2009)提出政府已有充分的预案准备,并且通常能够准确、及时地采取了救灾措施,使灾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低到很低的程度。但事实上这样一来政府成为了巨灾风险的第一承担者,将会使国民经济发展成果的相当部分变为救灾支出,会使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处于不平衡的状态。
d.关于中国巨灾风险管理建议的文献综述
杨文杰(2011)提出建立符合云南省情况的巨灾风险管理制度,认为政府不能只是被动地应急自然灾害而是要研究如何把防范的重点放在灾前“防患于未然”,强调了灾前预防的重要意义,并建议在全省建立灾害预警队伍,构筑云南灾害群防网络。 巨灾风险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47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