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丙明杰,孙继伟。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分析[J]。理论经纬,2003,(5): 57- 59。
[16]陈海波。R&D投入绩效评价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江苏大学。2010。
[17]陈清霞。长三角节能减排效率评价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交通大学。2010。
[18]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 2010(3):129-143。
[19]程瑶。节能减排与企业绩效的关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2。
[20]戴彦德,周伏秋等。实现单位GDP能耗降低20%目标的途径和措施建议[J]。中国工业经济,2007,(4):29-37。
[21]国务院办公厅。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OL]。政府采购信息网http://www。caigou2003。com/law/scr/20120824/scr_407203。html。
[22]何伟等。节能减排绩效及其与经济效益协调性的监控和评估[J]。环境科学学报,2010,30(7):1499-1509。
[23]江媛媛。 基于DEA的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方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海洋大学。2010。
[24]孟建民。中国企业绩效评价[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25]米强,米娟。中国节能降耗指标体系初探[J]。生态经济,2010,(2):58- 66。
[26]李亮,吴瑞明。节能减排效用分析与评价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09,(1):122- 127。
[27]刘书俊。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与节能减排[J]。环境保护,2007。(24):31-32。
[28]林永居。造纸企业减排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福建农林大学。2011。
[29]穆宝玉。煤炭企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11。
[30]钱伯章。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31]沈骋,邓明然,褚义景。面向资源和环境的企业节能减排评价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 49- 52。
[32]宋雅琴。“十一五规划”开局节能、减排指标“失灵”的制度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7,(9):25—32。
[33]王彦彭。我国节能减排指标体系研究[J]。煤炭经济研究,2009,(2): 31- 32。
[34]王震,孙佰清,黄金枝等。基于二次相对效益的煤炭工业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模型研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0,12(5):54-58。
[35]肖元真,王明和,曹积家。我国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J]。观察与思考,2008,1:27-31。
[36]杨华峰,姜维军。企业节能减排效果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8,(10):55-58。
[37]周宏春。对我国节能减排指标的经济学分析[J]。理论前沿,2007,(16):16-20。
[38]赵丽萍。企业节能减排考核与项目环评的协调问题研究[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22(7):62-65。
[39]褚义景,马新华,梁非坤。我国钢铁行业的节能减排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10,(2):66- 67。
节能减排绩效评价体系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4):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2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