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回顾与假设提出 董事会规模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 崔伟、陆正飞(2008)认为会计信息透明度与董事会规模显著正相关,公司会采用较小的董事会规模以更好协调,减少搭便车现象,增加董事会的监督能力,同时发现我国的上市公司更适合采用较小规模的董事会。蔡志岳、吴世农(2007)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董事会规模过大会降低工作效率。孙敬水、周永强(2008)认为董事会规模与信息披露违规之间存在较弱正U型关系, 且在董事人数为9人左右时, 发生信息披露违规的可能性最小。杨清香等(2009)也认为董事会规模与财务舞弊之间呈明显的“U”型关系。赵选民(2008)认为当董事会规模过大和执行董事比例过高时, 公司发生信息披露违规的可能性更大一点。所以,通过理论分析,董事会规模过小, 会导致董事会没有足够的精力和更优化的能力来行使职能; 董事会规模过大, 又会产生董事会在互相监督的过程中效率降低,反而影响了公司的合理有效运营。所以:66166
假设1:董事会规模越大更易导致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
2 独立董事比例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
向凯(2007)独立董事比例、独立董事超过1/3与会计信息披露质量成显著正相关。蔡志岳、吴世农(2007)的研究结果表明独立董事比例越高,公司经营越规范。高雷、罗洋(2008)的研究表明独立董事的规模有助于显著减少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Uzun等(2004)指出,董事会的外部董事比例越高,公司违规的可能性越低。宋理升(2009)说明引入独立董事可以显著改善会计信息质量。独立董事的存在对董事会起着一种监督的作用,而且独立董事一般是经过培训或有一定专业背景的人士担任,对董事会的良好运营有促进作用,所以:
假设2:独立董事所占董事会成员的比例越高,上市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可能性越小。
3 “两职合一”与上市公司违规行为
对于两职合一的理论研究学术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体系,一种是代理理论,一种是现代管家理论。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是目前公司治理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 该理论主张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其中委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即公司所有人委托外部经理人来治理公司,企业所有者保留剩余索取权,而将经营权利让渡。这时拥有信息优势的经理人有了剥夺或侵占企业资源的可能性,所以,要使经理人努力地为所有者工作,所有者一方面要实施经济激励方案满足经理人的经济需要,另一方面要对经理人进行控制和监督。管家理论主要是从组织行为学和组织社会学出发,认为代理理论对职业经理人的假设是不合适的,在所有人在治理的时候不应一味依赖监督和物质激励的手段,职业经理人对自身价值的实现,个人事业成就感的追求等自身的非物资诉求,会促使他们努力经营公司,成为公司资产的好管家。因此,所有人更应充分授权经理人给予更大发挥空间和非物质激励,发展一种相互信任的良性关系。论文网
而蔡志岳、吴世农(2007)发现,董事长兼任总经理的公司,越不容易违规,违规程度越轻微。但孙敬水、周永强(2008)认为两职状态与信息披露违规间存在弱的正相关关系。虽然存在现代管家理论和代理理论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但是越来越多的实证结果更加支持代理理论,即两职合一意味着权利的集中,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的管理层缺少监管从而导致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或者管理层个人的违法违规行为,所以: 董事会特征对上市公司违规行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39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