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新股发行理论研究(1)发行定价理论戴维·多德和本杰明·格雷厄姆曾于1934年在《Security Analysis》一书中阐述了现金流贴现法,指出了某公司将来的盈利能力、盈利状况取决于该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在现金流贴现法的基础上本杰明·格雷厄姆对其内在价值做了进一步的分析,最终提出了现金流量定价模型。该模型论证了能够用可预测的公司末期价值的贴现现值和自由现金流量来预估公司下一期的市场价值。70327
Comparable Company分析法是指,公司的定价由将标的公司与运营发展、财务水平类似且在同一水平线上的行业及上市公司进行对照来确定。该方法的关键是如何有效选择可比公司和操作参数。
斯图尔特是经济增加值方法,即新增经济效益的最初提出者,并由Stern Stewart&Co.公司注册。 该方法也被称为经济利润,是衡量扣除资本占有费用后的企业所得盈利。
(2)新股抑价理论
“赢者的诅咒”的概念由Capon、Clapp和Camble首次提出,该概念阐述了,在任何一场拍卖行为中,拍卖物品的实际价值是无法准确确定的,而拍卖的获胜者普遍对拍卖物品的价值有所高估,因此获胜者所获收益一般比正常情况下所得的收益要低,有时甚至会出现负收益现象,这就是“赢者的诅咒”所阐述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Rock曾发表过一项近似的假说,不同的是,他认为价格过高可能会导致发行人和投资者落入所谓“赢者的诅咒”。Rock提出的假说中规定了发行人、投资者(分为知情与否的两种不同投资者)、投资银行这三方同时存在于同一个风险中性的IPO活动中。一方面,各方对IPO的信息掌握不对称:股票发行人掌握发行公司的内部数据信息,但因为他不与投资者有直接的往来,不了解潜在需求的数目,所以需要依靠投行,投行有着完整的销售市场网络,并掌握潜在的投资信息数据;非知情的投资者由于没有资金和信息优势,所以只能进行基于其他主体行为来判断,而知情投资者则能在企业价值评估等方面获取独有的私人信息,从而预判股票发行公司对市场价值的期待值区间。论文网
在2004年,根据以往的研究,Laurent和Ritter对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又进行了更深入层次的研究,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授予主承销商配售新股的权利所带来的问题。他们认为,承销商可能会为了扩大市场的影响力,与市场投资者建立稳定的关系然后故意低价发行,然后将这些股票配售给买家客户,最终导致发行人的利益损失。
2.国内新股发行理论研究
(1)新股定价理论
吴宝利(2003) [2]对世界上主要的股票证券市场IPO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对比,同时剖析和阐述了中国IPO制度的演化过程,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中国IPO定价机制的建议。指出,我们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阶段,新股发行定价要实现多元化,既要按照公司的内在价值对定价进行定量分析,还要根据市场需求对定价进行定性分析。
吴长煜(2004) [3]从制度演进的角度看,从制度演进的角度,回顾了中国的首次公开发行定价的上市公司,对每个阶段的新股发行定价方法进行了评价,展现了新股发行定价的特征和市场化进程,表达出中国新股发行定价向市场化发展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其关键的先决条件是完善的证券市场和健全的市场体系。
(2)新股溢价理论
郁韡君(2005)[4]采用均值检验与逐步回归实证分析工具测试了我国新股发行询价制度的实行成效,展开了测试分析,指出,我国现行的新股发行制度,并没有使新股发行效率大幅提高,上市首日的平均收益率一直处于高位,信息激励不足是影响查询系统效果的主要因素。IPO制度的改革走向是对的,但询价制度仍要进一步完善。 新股发行理论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751com.cn/wenxian/lunwen_795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