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述可知,孔子、孟子和荀子都认为君子人格是可以通过自身修养而达到的,并且都提出系统的修养方法。孔子、孟子的君子人格大致相同,都是仁、义的载体,都具有仁、义的品质,但孟子发展了孔子的仁的思想,因而其又略显不同,此外孟子在阐述君子人格的时候也以自己的性善论为基础,这也是其不同于孔子和荀子的地方,在品质方面孟子的君子人格有着大丈夫的独特气质。荀子的君子人格除了具有孔子和孟子的君子人格普遍具有的品质外,更加注重义礼,这是三者儒家思想一脉相承的结果,也是继承发展的结果。
三、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学说的价值和影响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绵延至今。其理想人格学说蕴含了儒家思想中许多精华,具有巨大的精神价值,对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圣人人格被作为儒家思想中理想人格的极致,也是孔子、孟子、荀子极力推崇的理想人格类型,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孔子将圣人人格定位在遥不可及,并不是打消了后人对于圣人的追求,而是表明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每个人每时每刻都不能对自身人格的修养有所松懈,正如活到老学到老一样,每个人一生都要不停地进行人格修养以期达到圣人的境界。后世的人们将孔子的圣人人格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不断地进行自身修养,完善自我人格,尽管自我修养达到了一个很高的境界,达到了君子人格,但是孔子的遥不可及的圣人人格始终是一种动力,激励着人们不断前进,让自己不断地接近完美的境界。
孟子和荀子的圣人人格被视为是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修养达到的,尽管需要付出极大甚至毕生的努力,但这毕竟极大地鼓舞了后世的人们,使得人们坚信只要自己不断地加强自身内在修养,就可以完善自己的内在品德,达到圣人的境界。后世优秀之人在达到君子人格之后,并没有停止对完美的追求,而是更加努力地进行自我修养,并以自己的品德和不懈追求的精神影响着周围的人们,使得人人都注重自我修养,为社会带来了良好的风气。
君子人格是儒家思想最重要的现实中的载体和践行者,君子是人人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都可以达到的,因而君子产生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普遍。君子人格虽然也内含着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体系,但它与圣人人格不同,是实现圣人人格的一个阶段,是现实生活中的典范。儒家思想正是由于君子人格的设置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由于君子人格是一个可以实现的具体得目标,因而后世的人们普遍将君子作为自身的追求目标,而君子人格体现着儒家思想的许多核心思想,所以人们在追求达到君子的同时也在不自觉地对儒家思想进行自我认同,并通过自己的行为表达自己的认同。君子身上有很多具体的优秀的品质,这些品质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例如君子有仁,有仁而有爱,后世的文人政客,甚至是君王在达到了君子人格后都是胸怀天下百姓,泛爱他人,他们有着宽广的胸怀,不计较个人的得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执着于自己的人生理想。君子有仁便要护仁,“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君子为了仁的实现放弃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历史上的文天祥便是典型例子,他在被捕后拒绝向元统治者屈服,英勇就义,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诗句,表现出了极大地民族气节。
此外君子自强不息的精神对后世也颇具影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就要求人们无论何时何地身处何境都要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历史上苏轼尽管几度被贬,但都没有自我沉沦,依旧奋发向上,在京不做官,便造福地方百姓,兴修许多基础设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政治理想,可以说正是君子自强不息的人格品质塑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民族精神。 论先秦儒家思想中的理想人格(7):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21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