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千年的中国悠久历史文化中,禁忌习俗是文化习俗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构成部分,二者可以说是在同一时间一块产生的。由于在人类伊始时期,生产力和认识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由此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由崇拜产生恐惧,由恐惧导致祸患,为了避免祸患产生了禁忌。在中国众多的文化民俗中,图腾文化代表了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信仰,可以看做是最早的禁忌民俗。图腾被赋予了古老而又神秘的力量,这些和大自然息息相关的图腾被人们崇拜,并由此产生出敬畏和恐惧,人们希望通过祈祷来把这种神秘难以捉摸的力量转化为能够帮助自己的力量,从而能获得神的帮助和庇佑,来避免祸患的降临,由此可见,最早的禁忌源于对大自然神力量的恐惧。
(二)中国文化中避讳语的分类
简单来讲,避讳语的内容可以分为三类:讳尊、讳俗、讳凶。
1.讳尊
讳尊指对所敬仰的人的称谓进行避讳。讳尊包括国讳和家讳,家讳具有讳尊和讳凶双重性质,如司马迁父亲名谈,史记中赵世家改张孟谈为张孟同。
国讳就是指与政治相关的避讳语,其针对的主要对象是历朝历代的皇帝与皇族成员。如秦代忌讳正,改正月为端月,汉代忌讳邦,改协和万邦为协和万国,唐代忌讳民,改民部位户部,宋代忌讳义,改义兴为宜兴,清代忌讳玄,改玄武门为神武门。[2]
2.讳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追求高雅,经常对一些粗俗难登大雅之堂的词进行避讳,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关于生理器官与生理现象。如将女性的生殖器官说成女阴,如男子的外生殖器官被说成阳物;生活中的大小便被说成解手。
3.讳凶
最后是讳凶,趋利避害是自古以来人们的共同心理,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种事物或现象都可以成为被人们避讳的对象。比如被认为是大凶的“死亡”一词,人们用了许多同义字词来代替它,从古时的归西、殒命等,到现代的离世、逝世等词。为了趋吉避凶,在我国的很多地方把寓意不吉利的字词通过谐音等方式进行替换,如山东省的日照渔民把帆船说成风船,船帆说成船篷,其目的是为了防止发“翻”的音。吉屋在广州代表的是空屋,为防止发“死”的音,用胜瓜的说法来取代丝瓜。
(三)中国文化中避讳语产生的原因
禁忌习俗的历史源远流长,不同的文化背景会衍生出不同的禁忌习俗,有的禁忌只存在于社会发展中的某一历史阶段,如图腾禁忌就只存在于人类对繁衍子嗣还懵懂无知的阶段,而形形色色的宗教禁忌民俗则是产生在这之后,并影响至今。由宗教禁忌中产生的禁忌在近现代已成为中华文明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避讳语,避讳语是指人们在言语或书写时,用同音或同义的字词来代替需要避开的词语。
避讳语的产生建立在封建家族礼教观念之上,君主在古代被称为真龙天子,地位神圣不可侵犯,为了文护天子的权威和至高无上的地位,皇帝不让别人提及自己的名讳,这可以看做是讳尊的原因。据《左传》记载,鲁桓公在为太子取名
时以751讳为原则,不以山川、牲畜、隐疾、器币、国名、官名为名。因为在周朝忌讳死者之名,如果君主驾崩就不能再称呼他的名字,如此一来君主在生前取名字时就应不采用这751个事物,但是这些名称在日常生活和祭祀活动中使用频繁如果废弃不称,就会引发纷争和杂乱。这里所说的751讳原则正是避讳制度的雏型。
“《抱朴子》中记载道山中有一种叫吱的精怪,遇到此类精怪只需大喝一声它的名字,它就不敢来加害于人。知鬼名可以消灾,而让鬼怪或仇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则会招来不幸。”[3]这是避凶的原因。 中西文化差异禁忌语比较与分析(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35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