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对待人才这方面是被许多历史学家所称道的,他不仅可以做到礼贤下士,广招天下英雄,更为可贵的是他善于使用人才,能够做到人尽其才,各得其所。《三国志》记载,官渡之战时,袁绍知道张绣与曹操有矛盾,于是就想拉拢张绣一起去攻打曹操,但是张绣听了谋士贾诩的计谋,反而投降了曹操。曹操不提以前张绣杀子的仇恨,不计前嫌接纳了张绣,后来两家还成了儿女亲家。曹操看中张绣是个人才,因此,不管以前有什么样的深仇大恨,他都可以不计较,张绣也却是没有辜负曹操对他的厚望,张绣在破袁绍和征乌桓中立下了大功,为曹操奠定了北方的基础。能否合理的利用人才,历来都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曹操作到了知人善任,是人才可以各尽所能,这也是他能够统一北方的一个重要原因。正如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称赞曹操:“知人善任,难眩矣伪。识拔奇才,不拘微贱;随能任使,皆获其用。” [2]
(二)具有军事家的谋略
作为一个军事家首先应该做到赏罚分明。曹操治理军队有着自己的标准,他的军队纪律严明。史书记载,曹操在去征讨张绣时,正赶上麦子成熟,于是曹操颁布了践踏麦田要斩首的禁令。兵士们为了不踩到百姓的麦子,都下马小心翼翼地走。曹操还是骑着马,结果马突然受惊,踩坏了好大一块麦田,曹操一看就赶紧下马,曹操叫来军官问自己该当何罪,军官说应该杀头。众将士都说统帅怎么可以杀头呢,于是曹操就把自己的头发割下来一些以示惩戒。所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曹操没有因为其是领导者而忽视法纪,可见曹操治军的严明,这也为军士作了一个表率。
曹操在军事上是很富有谋略的,他做事都是力求做到知己知彼,因而他在军事作战中往往有着敏锐的嗅觉。《三国志》记载,曹操在攻打吕布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就率军撤退几十里安营扎寨。当时麦子刚好成熟,曹操就命令士兵割麦子来吃,吕布听说后,就率领军队来攻打曹操,但是吕布看见左边有一片茂盛的树林,他怀疑这是曹操的疑兵之计,就引军撤退了。曹操料定吕布第二天会来烧树林,于是就设下圈套等待吕布的到来。第二天吕布果然来了,结果中了曹操的计,兵败而逃。[7]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曹操对敌人的心理分析非常到位,在行军布阵中可以做到乱中求胜。
曹操也是一个特好兵法的人,郭松在《世语》中说:曹操“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这是对曹操军事才能的一个充分肯定。他南北征战三十多年中手不离书,他经常和下属讨论用兵之计,讨论御敌的战术,曹操精通兵法,著有《孙子略解》、《兵书摘要》、《孟德新书》等书。总之,曹操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值得后世的重视的。曹操凭借过人的才能和谋略,统一了北方,这也彰显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军事谋略。
(三)具有文学家的才华
曹操在历史上是有名的文学家,他在诗歌、散文方面的成就都非常大,给后世留下了许多经典性的作品。他的诗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写自己理想的,一类是记录时事的,还有一类是写游记的,其中以写时事的诗最多。
曹操表达理想的诗,最出名的莫过于《短歌行》了,“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对人才的渴求,希望可以广招贤才来成就大业。还有我们所熟知的《龟虽寿》,它是以抒发自己的英雄之志,感叹人生为主题的,人生应该以不懈努力来换取生命的真谛,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态度也应该是积极的。 从历史到文学史书与《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形象分析(2):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