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3](p2)
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所说,“老子”有三位:源]自-751-!论~文"网·www.751com.cn/ 一说“老子”是在孔子之前春秋后期的李耳,一说“老子”是与孔子同时的老莱子,一说“老子”是在孔子之后战国中期的周太史儋。这还只是司马迁给出的回答,至于后世的学者更是各持观点,各有道理。自从郭店楚简《老子》问世,学术界得以重新审视“老子”,对于“老子”其谁的问题又有了新的推测和答案。学者李零在其著作《郭店楚简校读记》一书中表示:“老聃”和“老莱子”的“老”均是老寿之义,“老聃”根据《史记》记载姓“李”名“耳”,这个“李”字和“老莱子”的“莱”字从古文字的角度考究的话,极有可能是同一个字的不同写法。通过对早期文献史籍的关注,李零先生又发现,老莱子不仅是楚人,是孔子问教的对象,他的思想也与老聃有相合之处。也就是说,“老聃”和“老莱子”或许同为一人。郭沂先生在其《郭店竹简与先秦学术思想》一书中则表明:楚简《老子》从内容到形式都与帛书本和各种传世本有很大差别,故他认为,楚简《老子》属于早已失传的一个传本系统,作者是春秋末期在孔子之前的李耳,而帛书本和各种传世本属于另外一个传本系统,作者是战国中期的周太史儋。太史儋曾经读过楚简《老子》并将其吸纳改造,从楚简本到帛书本,再到各种传世本,它们之间是继承、演化的关系。丁四新先生在《郭店楚墓竹简思想研究》一书中认为:楚简《老子》甲、乙、丙三组分属于三个不同时期的抄本,它们在内容上彼此相关,不过其母本并不能确定为同一本《老子》。至于《老子》的作者丁先生觉得还是老聃,虽然今传世本可能也不是老子一人一时所作,当有后人补充修改,但是《老子》的主要思想还是属于老聃。
郭店楚墓下葬年代在战国中期偏晚时候,作为随葬书籍的楚简《老子》及《太一生水》的抄写时间比之要推前一些,至于它们的创作时间就更要往前推算一些了。楚简《老子》虽然是目前所见最为古老的版本,但这并不代表它就是最为原始的《老子》的完整或部分。目前,《老子》最为原始的版本并不能够确定,它可能还在地下有待发掘,可能早已失传永远消失,也可能是楚简本、帛书本、传世本中的一种……至于现存的这三个版本的关系是同出一源,递嬗发展;还是承袭自不同的母本,各自演化,现在更是难以确定。
所以说,借助《老子》比较研究《太一生水》这篇残文佚文,并不能很好地、较为全面地完成解读工作。但至少,我们已经确定了《太一生水》体现的主要是道家思想,与《老子》颇有渊源。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寻找另一个研究方向解读《太一生水》。
二 《太一生水》和屈原宇宙观的比较
《太一生水》作为道家文献,与屈原有一定的关联。从空间上看,屈原是楚国人,他的楚辞作品极具楚地思想文化特色;而作为道家的代表,“老子之思想大体上的来源是,古代祝史对‘天道’变化的体验,文化贵族对‘世道’崩坏的反思,以及楚人对于‘人道’永恒之追索”[4](p113),所以,《太一生水》自然与楚地思想文化脱不了干系。从时间上看,“根据《离骚》‘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可推定屈原出生于楚威王元年(前339)正月十四日”[5](p110),殁于公元前278年,生活在战国中期;而据上文已知《太一生水》的写作年代可推至战国中期及更久以前,在郭店楚墓主人所生活的战国中期还有流传。由此看来,屈原和《太一生水》出现了同源、近时的情况,他本人极有可能接触到了《太一生水》所体现的思想,甚至读过《太一生水》这篇文章。而且,屈原的楚辞作品中不仅体现了他个人的思想认识,也反映出当时较为流行的思想认识。这对《太一生水》的研究帮助很大,它给《太一生水》的解读工作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从屈原的认识论这一角度出发,分析《太一生水》的思想认识。 从屈原认识论谈《太一生水》(3):http://www.751com.cn/wenxue/lunwen_66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