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新闻传播论文 >

文化因素在网络新闻评论中的体现(2)

时间:2016-12-17 21:24来源:毕业论文
一、网络新闻评论中文化的解构 (一)当今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评论的主体,主要是从事专业新闻评论的人员或编辑


一、网络新闻评论中文化的解构
   (一)当今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
    传统媒体如报刊、电视、广播等新闻评论的主体,主要是从事专业新闻评论的人员或编辑、大学教授等高级知识分子,他们针对一些新近的重大新闻事件或引人争论的现象发表专业的评论。这样的新闻评论的主体,新闻专业主义和精英文化意识较强,是社会主流媒体或主导思想的产物,受政治、社会、传统习俗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较大。作为新兴且迅速崛起的网络平台,这些影响文化的诸多因素并不会因此减弱,相反,正由于网络社区的虚拟性,传统影响文化因素以一种更为隐秘和强大的方式渗入,产生长期和潜移默化的效果。文化是新闻评论的内涵体现,了解当下网络评论几个特点对于充分结构和正确归位文化概念尤为主要。网络新闻评论自身的特点有很多,相比传统纸媒,它时效性更强,更尖锐泼751,受“把关人”影响更小、互动性强、受众本位、传播远无弗届等等积极特点, 也有评论质量良莠不齐、语言暴力诸见网络等消极影响。以下是当下网络新闻评论较为突出的两个特点。
    回复受众本位。与其说这是网络评论的特点,不如说是有互联网本质属性所决定。广大受众自身就可以是新闻评论的作者,打破了传统主体与客体的模式,变成每个网民都可以是主体,也可以是客体。在两者自由转换之间,网民自发互交性体现出每一个主体都得到尊重和认同。这也是代表精英群体的精英文化走下神坛,步入寻常百姓家的必然市场逻辑。在新闻“内容为王”已死,“受众为王”的今天,怎样突出广大受众的地位都不过分。受众凭借理性和逻辑在共同的平台上发布评论,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理性的网民已走出过去的“乌合之众”心态,在以微博、博客为基础的新兴技术下,在今年发生多起公共事件中,受众发挥了自己独特作用,和公共媒体、行政手段相互监督和配合,共同促进社会的进步。
    价值取胜。在很长的一段互联网时期内,“内容为王”都是新闻评论的金科玉律,被媒体人奉为圭臬。传统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属于稀缺性资源,受众获得需要付出较高的成本,且人们也更愿意停留在好的新闻评论上,这无可厚非。但在新媒体时代,这样的逻辑基础将不存在。信息资源的爆炸与泛滥带来受众的信息接受过载,这导致相类似的评论内容重复。随着新媒体、自媒体、手机的新发展。人们获得优质资源的途径更多,成本更低。了解时事的“知识沟”基本不存在,受众期望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找出参照价值系来重复加强或者改变自己的观点。对于价值倾斜评判,新闻评论有着天然优势,且借助于网络平台将会进一步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下文化概念的归位
    互联网中各种文化价值观念不断交流与融合,网络评论也在自发性的调整来不断适应新的情况,以求与新旧文化的共存。文化呈现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劳动人民经过漫长时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几十年前克罗波和克拉孔两位人类学家通过对160多个关于“文化”的解说。他们最后的结论是把文化看成是成套的行为系统,而文化的核心是由一套传统观念,尤其是价值系统构成。   文化是人能动对社会的行为进行的选择,因此价值体系成为了文化的核心,但是谈文化问题的人通常显露出两个倾向:第一、人们将复杂万状的文化现象在文字上加以抽象化,并进一步用几个字来概括整个文化传统的精神。第二、这种抽象化又引起一个不易避免的倾向,即以为具体的文化现象和抽象的观点一样可以任由我们摆布。本论文中“文化”一词,是指与物质文明相对的精神文明,包括了语言、社会风气、道德规范等相关的社会价值体系。而与之相对应的构架,意义为:视为不同文化元素或者文化从直接具有一定秩序的关系。人类丰富的社会,都可以从隐藏在行为背后的层次去寻找根源,这个索要寻找的层次就是结构。它是一种基本的关系,反映的是文化意识形态,在内涵上对立统一,是一种互相冲突同时并存的关系。 文化因素在网络新闻评论中的体现(2):http://www.751com.cn/xinwen/lunwen_1144.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