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国内研究现状
杨叔琼的大学课堂教学研究中的一文认为,教师所传递的信息小于或等于学生所掌握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由于知识掌握度不够,或是准备不充分,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信息量小,传授的内容陈旧,因为教师传授的内容在学生看来己经基本掌握,或是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自己解决,教师作用只是将其念出来而己,不能学到什么新的东西,这种课堂沉闷无,学生昏昏欲睡,学习毫无兴趣。
教学方法运用单一。目前,只要走进大学课堂,我们看到的基本上还是趋于一种“老师讲、学生听”、“讲授加粉笔”的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有研究者采取课堂观察、教师和学生的个人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等一系列质的研究方法对北京某大学课堂教学现状进行了微观实证的剖析,其中对课堂教学行为进行了精心细微的统计分析。他们把观察到的课堂教学行为项目从1一19分别表示:讲授,板书,老师提问,老师指导学生读或练习,老师指导学生活动或实验,声象、教师形体或实物演示、讨论、学生神入、学生主动回答、学生被动回答、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赞许学生、教师批评学生、教师回答学生问、沉默、窃窃私语、混乱、布置作业。同时,在对课堂行为的统计处理中,定义了高频行为和低频行为。结果发现讲授和板书均称得上是高频行为。它们分别至少占了整个课堂的72. 2%和35. 2%以上。老师指导学生活动或实验、学生回答、学生主动提问、教师赞许学生、教师批评学生及布置作业等课堂行为,频数比率均在10%以下,可称为低频行为。这种现象表明,大学的课堂教学方法单一,很少涉及其他教学方法。
周湘林,李爱民的如何面对低效的大学课堂:学生如是说中认为,从学生的视角来看,大学课堂中的教学低效主要指在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实践、教学评价等方而存在问题。(1)教学方式存在模式化、填鸭式、教条式以及随意式教学等现象.(2)教学内容缺乏新颖性,不吸引人。由于没有及时更新,或者在内容编排上与中学阶段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程度的重复,有些课程的教学内容显得比较陈旧。有学生反映,“很多老师都在沿用往届的教学资料,缺乏最新的前沿理论和研究成果;“有些科目的课程内容设置明显不合理.(3)教学设计存在教学强度、难度偏大,课堂规模欠合理等现象. 在教学中,“如果老师上课强度太大、容量太大,学生一下可能接受不了,一开始就觉得累,整堂课效率就特别低”。有的老师上课“没有劳逸结合,大部分时间老师都在讲知识,跟我们交流的经验特别少”。有些课程的课堂教学头绪不清、逻辑不强、内容偏难,“有些老师自己也不清楚自己的授课目标,不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学生“听不懂、没有感觉”。有些课程的课堂教学强度大,但课后巩固不够,“没有作业,课后不知该怎么做”当然,大班上课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有些大课,几个班一起上,又感觉比较枯.(4)教学实践方而,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流于形式,教学既要突出理论性,又要强调实践性,而且应善于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李朝平大学课堂教学行为研究中指出日前大学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虽然对“教师集权主宰,学生孤立无援”的状态有所改观,但依然弥留的状态导致了大学教学主体之间互动行为的实质性缺失。无论是大学教学目标的偏差;大学教师的教学理念、课堂教学价值取向及行为习惯使然,还是大学生占有式的学习方式、权威—依存的师生关系等因素所致,大学课堂教学更多的体现在教师的单向控制性及学生的低参与性;生生之间的互动行为更是微乎其微,因它多是在教师和学生互动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师生行为互动的一个反应性结果。 大学课堂教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2):http://www.751com.cn/yanjiu/lunwen_463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