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传统印染艺术的概况
印染在中国的发展已有很长的历史。研究人员在山顶洞人文化遗址中发现了红色的矿物质顏料染成的石制项链,这说明在当时人类已经开始使用染料了。而在新石器时期,人们发现植物也可以用来染色,从而开始从植物中提取染料对纺织物进行染色处理。到了西周,染色工艺已经成为了一种的文化形态,周代人的服装在色彩和花纹上已经有了严格的规定。他们把色彩分为了正色和间色两大类,其中青、赤、黄、黑、白被称为正色,中黄为天子的颜色,其他四种作为官吏的服色;而平民只能穿带有绿、红、碧、紫、流黄的间色服饰,当时还出现了专门负责印染的官员,他们被叫做“染人”。春秋战国时期,染色色谱更加的丰富,染色的工艺也日趋的成熟起来,专门进行染布的作坊相继开始出现,并且拥有了多种植物染料。接着到了秦汉时期,人们积累了很多印染的经验,染色色谱继续扩大,染色技术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人们开始通过控制染色的面积和染色形状,形成想要的纹路,防染技术开始浮出水面。汉代的时候人们的染色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到了唐代以后各种防染技术为主的印染技法开始盛行起来。
2.1 传统印染艺术的分类
古代的时候,人们将各种印染工艺统一称作“染缬”,其中蜡缬、绞缬、夹缬三种最为普遍,这三种印染的工艺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蜡染、扎染、和型染。三种工艺既有联系也有区别,首先它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防染,但是它们因为防染所采用的方式不同而叫法不一。贵州的蜡染技术和湘西的蓝印技术还有云南和湘西的扎染艺术,都在民间印染很有特色的品种,并且一直被广泛的应用在当地人们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中。
2.1.1 蜡染
蜡染的制作工艺首先是要在白布上绘制出所要的图案,接着用画刀蘸取蜡液将蜡液绘制在你想要留白的布胚的某一部分,然后将布胚放到染液中进行浸染,完成后将布胚放入热水中滚煮10分钟把布胚上的蜡液洗掉,最后进行晾晒即可。等布干后熨烫平整,布面上就会呈现出事先留白的图案纹样了。同时,附在蜡画布胚上的蜡由于布胚在染缸中不断的翻转侵染,蜡会出现自然的龟裂,而染液会随着龟裂的缝隙渗透到白布上,在对布进行去蜡处理后,布面上涂蜡的一些部分会形成自然的“冰纹”(如图1)。这些纹路就好比是人的指纹是不可复制。这天然形成的“冰纹”也是蜡染最独特的地方。
绘制蜡染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也是很有讲究的。首先蜡染所使用的织品一般都是用民间劳动人民自己织的白色土布。而防染剂也主要是来自于是蜂蜡,所谓的蜂蜡就是蜜蜂腹部的蜡腺所分泌的东西。这种分泌物不可以溶于水,但是通过加温的方式便可以融化。人们就是利用这一点,将它作为蜡染的防染剂的。蜡染所用的染料的选用一般也是纯植物染料。贵州有一种蓼科植物叫做蓝草。把蓝草叶放入坑中进行发酵后会得到天然的染料,也就是现在人们口中的蓝靛,人们就用这蓝靛作为绘制染布的染料。由于蜡很容易冷却凝固,绘制蜡花的工具也是一种民间自制的钢刀。他们用钢制的画刀进行绘制图样,以便于对蜡进行保温。这种用钢制成的刀具是用形状相同的薄铜片组合而成的,铜片的一端绑在木质的棍子上。刀口部分有空隙,人们把刀蘸到蜂蜡,蜂蜡便会存于刀口的缝隙中,这样就可以用铜刀来对布料进行处理了。 印染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14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