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 生态涵养区
东部湿地涵养区通过生态保护、生态演示、生态体验等多种形式,对生态湿地进行全面系统的诠释。基地通过主河道及湿地水系进行双向分流,主要河道部分形成较大的水面,突出两岸的观景效果,同时在另一方面也保证了水流的通畅及水体的流速,稳固整体河道的防洪效果。湿地水系部分通过对现有农田、鱼塘肌理部分的保留,形成原生态教育体验区,将水系一部分引入其中,进行小型湿地系统过滤演示及农业净水灌溉演示,对水资源处理进行充分理解。临近入口处设置科普教育馆,通过自然的木质结构打造融入自然湿地之中,同时室外延伸出多支木栈道对生态教育体验区进行漫游,从而了解湿地系统的科学知识,演示区域西侧水域逐渐打开,通过丰富而曲折的河道形成湿地生态游览休闲区,内部穿插湿地岛屿减缓水体流速同时对水体进行蓄养净化,同时运用湿地生物系统打造出具有多样性物种的复合型湿地。小型河道内部的观景船只悠游于湿地之间,丰富市民文化生活,形成独一无二的体验空间。
5.2.5 生态休闲区
一条绿色景观通廊将公园观景点的和秀丽景色逐一串联起来,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行至其中,树影婆娑,光影斑斓,清新宜人。
临湖相望的湖心喷泉景观以抽象的水系文化为基调,与背景林带的相呼应,突出整体天际线的协调,临湖眺望具有极佳的视觉效果。湖岸周边亲水木栈道,使游人漫步在幽静宽阔的湖水之间。同时沿岸设置迷你停靠码头,方便人们的往返。
青山相依,绿水相伴,掩映在茂林绿水之间的景观别致细腻,这里是享受生活的乐园。
历史与现代、自然与工业文明在这里完美的融为一体,这里是绿色新城的典范。
合理利用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里是缔造健康脉动的生态彼岸。
5.3 道路交通设施
滨水绿地内部道路系统是构成滨水绿地空间框架的重要手段,是联系绿地与水域、绿地与周边城市公共空间的主要方式,现代滨水绿地道路的设计就是要创造人性化的道路系统,除了可以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功能和观赏点外,还能提供合乎人性空间尺度、生动多样的时空变换和空间序列。要想达到这样的要求,滨水绿地内部道路系统规划设计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和方法:
(1)提供人车分流、和谐共存的道路系统.
串联各出入口、活动广场、景观节点等内部开放间和绿地周边街道空间。这里所说的人车分流是指游人的步行道路系统和车辆使用的道路系统分别组织、规划。景观设计中交通功能大致可分为车行道及人行步道两种类型。
人行步道通常贯通整个景区,其形式灵活多变,有自由奔放的流线性、严谨规矩的几何形等。主要满足游人散步、动态观赏等功能,串联各出入口、活动广场、景观节点等内部开放空间,主要有游览步道、台阶登道、步石、汀步、栈道等几种类型组成,其铺装材料有石头、木头等等,以达到自由、舒适、方便、亲切、宜人为佳。
车行道往往设置于场地的边缘地带,采用曲线或直线形式,对整个场地形成围合或半围台态势,既满足外来车辆的穿行的功能,又满足场地景观日常文护车辆通行的功能要求。车辆道路系统(一般针对于较大面积的滨水绿地考虑设置,一般小型带状滨水绿地采用外部街道代替)主要包括机动车(消防、游览、养护等)和非机动车道路,主要连接与绿地相临的周边街道空间,其中非机动车道路主要满足游客利用自行车、游览人力车游乐、游览和锻炼的需求。规划时宜根据环境特征和使用要求分别组织,避免相互干扰。 生态公园交通及设施景观规划设计(5):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2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