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有部分文献对更新有关的新技术工程手段和评估方法作了研究,包括建立评估体系检测更新项目的可持续性、非盈利性目标的实现情况,定性模糊分析方法评价城市更新项目成败的影响因素GIS在城市更新中对公众参与决策的应用等。这些方法或者称技术工程手段使得城市更新的方法不在是经验为主,而是有了科学的支撑,虽然这样的科学技术的支持还不够全面,但是在接下里的发展里,应该会日益完善,最终形成一门城市科学[18]。
1.4 城市更新中工业废弃地的处理方法
19世纪末随着大城市的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膨胀,城市环境越来越恶化,作为改善城市卫生状况的重要措施,产生了大量的城市公园。城市公园的设计和营造,肇始于1857年由美国著名景观师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中央公园原来是一处环境恶劣的城市废弃地,非常不合适建造。奥姆斯特德创造性的将其开辟为城市绿色开放空间,实现了他的城市公园的理念,在现代景观史上,成功的开创了利用了城市废弃地建造城市公园的先河[9]。
上世纪80-90年代,欧洲城市复兴运动与内城更新有所发展,随着欧美国家在战后大规模的郊区化,内城出现了经济衰退、环境质量下降和诸多社会问题。政府为了重新恢复内城的活力,提供新的就业机会,纷纷开始对内城进行重新开发,英国和法国在将城市工业类地段改造成为城市公园的实践中,法国巴黎新建的雪铁龙公园、拉文莱特公园这样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园林,仍然沿袭了巴洛克园林的尺度、空间和审美趣。
于此同时,德国鲁尔区更新与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则变得相对成熟。清华大学吴晨的博士论文里我们可以看到,德国是一个工业遗产资源相对丰富的国家,德国曾经是的欧洲钢铁煤炭等重工业中心之一。从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德国大规模的工业废弃地更新和旧工业区的更新改造,将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更新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对工业遗产和工业文化的保护与再利用、废弃工业设施的循环利用,以及生态技术的开发与利用,促成了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景观设计容纳和集合了多学科多专业的技术和理念,将城市工业废弃地景观更新实践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8]。
位于德国杜伊斯堡市的北杜伊斯堡风景公园,是德国后工业景观设计的典范,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彼德拉茨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魄力,在200公顷的泰森钢铁厂的原址上大规模的保留了原有的工业建筑和设施,并创造性的将工厂原有的空间构架和工业结构作为未来公园景观架构的基础。杜伊斯堡公园对工业遗存的保护和转变,极大的拓展了在工业之后景观设计的空间[9]。 南京市红花机场地块景观规划设计(3):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37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