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规划鸟瞰图 10
图3-5 汉家小院效果图 10
图3-6 船坞餐厅效果图 11
图3-7 天空之城效果图 11
图3-8 公园入口平面图 12
图3-9 入口景观 12
图3-10 云池水景效果图 13
图3-11 迷宫平面图 14
图3-12 迷宫效果图 14
图3-13 不同驳岸水位 15图3-14 雨水净化器概念图15
图3-15 墙篱效果图16
图3-16 花房效果图16
图3-17 代表植物17
图3-18 土壤改良概念图18
1 绪论
自20世纪90年代起,随着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加快,建筑砂石需求量也大幅增加[1],导致采砂量——不论合理开采还是违法开采——都急速增长。尤其是京杭大运河中段江苏境内,由于河湖蕴藏优质、丰富的黄砂,经济利益驱使加上缺乏宏观政策管理,超量、无序的河沙采掘使河湖及其沿岸生态环境遭到极大破坏。不仅如此,无序采砂对河势、堤防安全、防洪工程、沿岸市政实施等亦造成不利影响[2]。另外,部分采砂人在采砂过程中擅自超范围开采,造成滩地塌陷,引发沿河村民不满,采砂人与村民间对立情绪严重,局部地区甚至影响到社会治安与社会稳定[3]。论文网
图1-1 澳大利亚花园鸟瞰
Fig.1-1 Aerial view of Australian Garden
近年沙场遗址改造案例中,获得2013年度世界建筑节最佳景观奖的Cranbourne皇家植物园之澳大利亚花园[4](Australian Garden)设计是比较具代表性的成功案例,由景观工作室Taylor Cullity Lethlean和植物学家Paul Thompson联合设计。原址为一旧采沙场,现为澳大利亚最大植物园的澳洲花园,其主景是代表澳大利亚广袤沙漠的红沙景观,形式抽象隐喻(图1-1)。全园用奇特又流畅的线条,构建极具宽度性和多样性的园路、雕塑和铺装,通过园艺、构筑、艺术和生态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澳洲特有景观之美。
本文期望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资料和相关案例,对京杭大运河徐宿段堆沙场遗址进行景观优化设计,总结徐宿段河道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在进行堆沙场遗址生态恢复、区域资源利用、保护河道与防洪安全的基础上,对设计所在区位进行理性分析,对地域文化中客观构成因子进行整合,参考滨水绿地景观设计案例,归纳和探讨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开放性绿地设计方法,进一步对该地区地域文化特征、历史民俗传承和运河文化遗产继承以及保护、景观设计要素协调整合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以展现出最佳生态文化景观,将废弃堆沙场改造为集生态恢复、土壤改良、居民休闲和文化展示于一体的开放性地区公园。
2 项目介绍
2.1地理位置
2.1.1京杭大运河徐宿河段
京杭大运河全长约1794公里,其中在江苏境内的有690余公里,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和苏州八市[5]。江苏省属长江、淮河两大流域,共长江、淮河、太湖、沂沭泗四大水系。而京杭运河在沟通四大水系之时,同时连接五大湖——南四湖、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以及太湖。运河江苏段北起苏鲁交壤的二级坝,南至江浙交界的鸭子坝,并可通过淮河、苏申外港线流通安徽、上海。文献综述 京杭大运河宿迁段堆沙场遗址景观优化设计(2):http://www.751com.cn/yishu/lunwen_77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