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因素。
苏宪程、于小红、刘震鑫等[6]
重点对空间态势感知的理论、装备发展进行了分析,
并认为美国态势感知领域的理论发展、装备建设及其发展经验对我国开展该领域研究
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态势感知在军事领域的应用
Bolstad[7]
认为研究先进安全态势感知技术对于提高士兵的战场态势感知能力和部
队的态势感知能力非常关键。作者对不同的协作类型进行了分类,并使用不同的态势感知工具和方法进行了验证。
张洪波、李国英等[8]
通过研究典型的空战案例,得出超视距空战下决定战场态势
的各个关键因素,分析构造出各个关键因素的优势函数,得到双方的优势指数,并以
此为基础利用模糊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超视距空战下的态势评估算法。
孔祥忠[9]
通过分析给出了战场态势、威胁估计和态势估计的概念,并从态势获取、
态势理解及态势预测三方面对战场主动权指数、作战能力、重要目标及敌战斗序列进
行了评估与计算。
尚雅玲、胡昌振等[10]
采用 IPIB 原理与方法,提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模型,探讨
了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组成要素及管理模式以及基于战场感知与认知(DBA/DBK)
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感知技术的建立途径。
(3)态势感知在网络领域的应用
Lakkaraju等[11]
提出一种NVisionIP的工具, 其能够用来检测多种网络不安全状态,
并将网络安全态势以图形化的方式呈递给网络安全专家,使之能有效实时地掌握网络
安全态势。
美国国防部预研发展署明确指出了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的关键技术和研究目
标。加拿大通信研究中心、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美国空军等机构也针对网络安全态
势感知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12]
。
目前国内网络态势感知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国外的研究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王慧强、赖积保等[13]
开展网络态势感知系统的研究,给出了态势感知的概念及发
展 NSAS的必要性,并对相关概念以及 NSAS 与 IDS 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讨论,提出
了 NSAS的框架,并着重对关键技术以及难点问题进行了论述。
赖积保、王颖等[12]
采用“分布式获取,分域式处理”的研究思想,从整体上明确
了层与层、组件与组件的关系,并建立了基于多源异构传感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系统
结构框架,确定了系统的层次概念模型和环形物理结构。
赵国生、王慧强、王健等[14]
基于非等时距的原始采样风险数据序列,提出了一种
非等时距灰色Verhulst 残差修正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模型,然后利用多级残差优化模
型的预测精度,最后得到网络将来的安全态势曲线图。
(4)态势感知在交通领域的应用
侯琳、杨帆、张佐等[15]
在对态势评估内容的研究基础上,对重大交通突发事件中的安全态势评估问题进行了分析预测,并对态势要素及各阶段功能进行阐述,例证人
工智能方法在交通突发事件态势评估领域中的应用。
牛建峰、丛浩哲、王俊骅等[16,17]
将态势感知理论引入到区域公路网交通安全态势
评估中,构建了安全态势获取、理解和预测三个层次的研究框架,并探讨了区域公路
网交通安全态势评估的关键技术。
胡启洲、吴娟[18,19]
依据交通信息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性,构建了城市交通安
全态势监控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多文联系数的城市交通安全态势监控模型。模型研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安全态势感知方法研究(3):http://www.751com.cn/zidonghua/lunwen_15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