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溶剂萃取有机相夹带的研究
萃余液有机相夹带这方面的研究工作较少,刘晓荣[28]研究了Lix984N对萃余液夹带的影响。试验中采用不同浓度的萃取剂对浸出液萃取,研究萃余液的夹带
萃取时有机相的夹带主要有胶团、微乳液以及细微乳液等方式,在含羟肟萃取剂的有机相在水相中未生成胶团、反胶团或微乳液等复杂聚集体,其流失机理主要是形成微细O/W乳化液滴的物理夹带,另有少量溶解损失[29]。王笃金[30]等在萃取剂流失机理研究中发现含皂化萃取剂的水相不是以单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存在,而是形成了“正常胶团”或O/W型微乳状液,因此,萃取剂流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萃取剂在水相中形成胶团或微乳状液。
1.4.1 影响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的因素
在微生物吸附研究中,研究者大多选择一些可以表观的物理化学参数作为影响因素,研究其对吸附过程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的矿物颗粒表面组成、矿浆浓度、颗粒粒度、营养条件、温度、pH值、有毒元素的浓度等因素都会对微生物吸附到矿物表面产生一定的影响。陈建华[15]等人研究了产碱杆菌和酵母菌在方解石、石英和锡石表面的吸附情况,主要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pH值、微生物种类和驯化条件等对微生物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的最佳时间为6min,pH值为2时吸附率最大。有些科学家和学者研究了诺卡氏菌和草分枝杆菌在硫化矿表面的吸附情况,主要考察了吸附时间、矿浆浓度、pH值等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细菌在10min内即可达到吸附平衡,而且pH值是影响细菌吸附率的主要因素;同样条件下这两种细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明显比在其他硫化物矿物表面的大。P.K.沙尔姆等人[16]研究了氧化亚铁硫杆菌在黄铁矿和黄铜矿表面的吸附情况,结果表明细菌细胞在矿物表面的吸附是一个快速的过程,而且基质上生长的细菌在黄铁矿表面的吸附量大于在黄铜矿表面的吸附量。Hassan Abbasnezhada, Julia M. Foghtb等人[17]研究了有关革兰氏阴性细菌在荧光假单胞菌LP6a向油-水界面粘附的两种不同机制,主要考察了细菌在油-水界面粘附所参与的物理化学很生物因素等,其中包括微生物细胞的特性(包括电荷,疏水性和细胞表面的组合物),油面的性质,以及环境因素,如离子强度,pH和具体化合物,例如存在表面活性剂等,结果表明离子强度对于在革兰氏阴性细菌在荧光假单胞菌LP6a向油-水界面粘附影响最为显著,而且当细菌附着于疏水性表面时,很大程度上这个附着力不会受电交互的影响。因此,细菌粘附的重要性取决于所涉及的粘附过程中各方方面影响因素的相对大小。
1.4.2 细菌在矿物质表面吸附机理的研究
微生物与矿物表面的作用涉及到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也就是说,细菌吸附不仅取决于生物的生化特性,而且还取决于体系中的各种界面的性质。总结已有的关于微生物在矿物表面吸附机理的研究结果,大致分为疏水相互作用、静电作用、氢键等。微生物与矿物相互作用后显示出既改变了细菌表面的化学性质也改变了与其作用的矿物表面的化学性质[18-20]。
细菌在浸出的作用有两种,一种是游离细菌,一种是吸附细菌。在很多情况下吸附细菌的浸出起主要作用。细菌在固体表面的吸附分为两步(如果不考虑细菌通过扩散,对流与活性运动抵达固体表面这一步的话)第一步,一些研究人员称之为初级吸附,此阶段主要是物理吸附。物理吸附主要靠两种力,一为静电吸引力,一为疏水力。细菌与硫化矿表面的静电作用取决于二者表面电荷的符号与大小,若电荷符号相反,则有静电吸引,若符号相同则产生排斥。表面电荷的符号很容易确定下来,其大小则无法用现有的任何方法来测定,只能用另一个物理量来代表,这就是电泳淌度,即在溶液中建立电位梯度并测定质点在溶液中的移动速度。疏水力代表物质疏水的强弱,也可以用接触角来表示,矿物中只有石英是亲水的,其余均是疏水的,因而细菌的疏水性越强(接触角越大),越有利于细菌的吸附。一般认为细菌与硫化矿静电排斥,吸附主要靠疏水力[21-22]。 铜萃取有机物对Acidithiobacillus.thiooxidans菌吸附行为的影响(4):http://www.751com.cn/cailiao/lunwen_11854.html